诸葛亮一脸笑容,拱手道:“兄长结婚,做兄弟的岂敢迟误。”黄月英在旁笑道:“本来有份礼品兄长必然喜好,只是作为贺礼却不铛铛。我们伉俪思虑很久,便以此作贺。”说着,捧过一个卷轴。
新郎新娘在虞翻面前站定,回身朝向堂外。来宾们也随之入堂,半晌间便围了个水泄不通。虞翻浅笑道:“诸位请寂静。”稍待半晌,虞翻清清嗓子,大声道:“新人行‘沃盥礼’。”
“不可!重说一个……”
迎亲步队吹吹打打、浩浩大荡回到富义。走到十里外的长亭,霍然站立着董袭、裴元绍一行,中间另有诸葛亮伉俪、徐庶、庞统等一众老友相陪。
“都美。”刘墉可不被骗。
第二位是董芸。刘墉笑眯眯地看着她,道:“小家碧玉。”“贴切!”
转眼谷旦已到。刘墉沐浴一番,峨冠博带,等时候一到,便由伴郞廖化伴随,来到正堂廊前。此时天井里早挤满了来恭贺的宾朋,个个是笑逐颜开。哄叫声连连,闹成一片。刘墉向四周团团作揖,又向喜堂看去,只见正面是一张大案,上面铺着大幅红缎,垂向堂外的一面绣有一对戏水的鸳鸯,神态密切。案上摆着茶水生果糕点等物,一边燃着一只大红描金的龙凤花烛;一只青铜鼎中插着三支檀香,袅袅青烟扶摇直上,再后一支铜龛上供着一幅明黄卷轴。案的两侧各设一把大红靠椅,也是镶金红绸覆盖,甚是富丽。正堂两侧各设一组红纱罩宫灯,四周窗户、吊颈上也是红绸轻绕,黄丝微垂,满眼的喜气。虞翻身着大红的吉服,笑容可掬,立在一旁。
“那可不可。我们可都看获得的,新娘各有各的美法,公子爷如许说你们答不承诺?满不对劲?”
“从左至右。”诸葛亮牵着刘墉来到大乔的身边,笑道,“兄长,来吧。”
喜娘送来一朵由缎带绕成的红色的大花,分出五支,交与刘墉挽一端,其他四端天然在四女手上。五人目不斜视,神情持重,走上堂去。虞翻婉转地吟诵着赞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实在。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想!”世人异口同声。四女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字,不知刘墉设这个字有何企图,便也凝神谛听。
刘墉想都没想,大声道:“国色天香。”世人齐声喝采,刘墉小小的对劲了一下,大乔红晕满面。又羞又喜。
“重说两个……”
刘墉早看得魂飞天外,随口答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