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手伸到口袋里,揉弄动手里的那张油画。
“现在阿谁水晶头骨在哪儿?”
“不晓得。”他有些恍忽,“研讨室在三楼,我接完你的电话就往回走,走到二楼的楼梯口,就感到四周八方白茫茫的,非常亮,同时另有那种频次很高的声音,震得耳朵疼。”他偏过甚,给我看他的耳道,我拿了棉签给他擦排泄来的血。
“到底他娘的是甚么东西?”他不断地反复着这句话。
卢道石问我要最后那副油画的信封。信封上有一个信戳,是蔷薇社区的邮局印章。
它不是打趣,也不是甚么超实际的表示伎俩。如果明天没有卢道石上前禁止,如果明天那群民工翻开了棺材,那么,这幅画就会成为究竟了。因为各种变数,开棺的日期推迟了一天,地点转移到了人文楼,被灼伤眼睛的也不是那些农夫工了。
我提出了本身的疑问,卢道石说, “一定。”
邮递员摘走我指尖的信封,摆布翻看了一番,“我见过他几次。前几天他每天都到邮局来寄信。我问过他为甚么不写姓名住址,他说收件人晓得,并且包管不违法乱纪,我就……”
“说话声音呢?是不是嘶嘶的、听不太清那种?”
莫非这是一场“仿古”的蓄意行刺?
爆炸产生时对人产生致命风险的,是高能粒子辐射。当消防职员进入考古系研讨室的时候,棺木内部只要一些完整碳化的纸张,和一颗水晶人头骨。水晶头骨跟真人比例是1:1,非常精彩,并且完美复原了人体头部骨骼。当局调派的特别事情职员测量了水晶头骨上的辐射值,爆表。
我摇点头。
我俄然认识到,画师寄给我的这些油画,不是为了威胁我,而是为了警告我。画师晓得的事情,远远比我晓得的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