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值此良辰,岂能无酒?”黄弘纲充满了期盼。
晓得王阳明到了京外驿站,顿时就要进京,王岳作为朱厚熜的铁杆亲信,向天子讨了旨意,提早来摸摸王阳明的底儿。
说着,他抓起一个狗前腿,冲着王岳晃了晃。
“这个……就要从龙场提及了。”大叔笑呵呵道:“当年在龙场的时候,非常困顿,能有的吃就不错了。那边有人长于烹狗,滋味绝佳,我教他孩子读书识字,换来了方剂。厥后在江西平叛,各地的匪贼山贼,盗匪水冦,喜好吃狗的也很多。久而久之,就染上了吃狗的风俗。”大叔笑呵呵解释。
诸葛亮、王猛、房玄龄、姚崇……无数灿烂青史的名字当中,很快就要增加一个,那就是本身的师父!
有大功,却没有封赏。
而他看到的竟然是一个髯毛飘飘,很有风采的大叔,带着三四小我,围着一口锅,连碗都不消,捞起来大块的肉,就往嘴里塞,汁水顺着胡子往下滚。
接下来的日子,是黄弘纲最幸运的光阴。
……
黄弘纲的冲动可想而知。
当年王阳明巡抚江西期间,才十岁出头的黄弘纲敬慕阳明之名,当即背起行囊,分开祖辈糊口的山村,追逐圣贤的脚步。
王阳明被这个要求弄得皱眉头了,“陛下这么信赖王某?”
王阳明轻笑,“陛下加封我为太子太保,又给了兵部尚书。王某何德何能,又岂会回绝?”
黄弘纲镇静承诺着,等他把狗弄返来,王阳明竟然亲身出来了,手里还提着刀,宰杀,切块,下锅……一气呵成,行动行云流水,的确让人思疑,他是不是个职业的厨子。
王阳明觉得王岳此来,必然是照顾着圣旨,哪晓得王岳摆手道:“陛下没有旨意给先生,陛下让我传达,他但愿阳明公能依本心而行就够了。”
王阳明猛地昂首,不敢置信地看着王岳,俄然,他想起一件事,“王参议,就是你给家父写的信吧?”
阳明公会在乎官职吗?
“那先生为甚么会烹狗?”
“是先生本来就站在那边!”王岳由衷道:“先生,晚生恳请你,不要畏缩,不要遁藏,真正顺从内心,知行合一!奉告天下人,圣贤该是甚么模样!”王岳热忱弥漫,的确就像个虔诚的心学门徒!
王阳明摸出了一块碎银子,扔给了弟子,“别让人家亏损了。”
王岳没有否定,而是点头道:“请先生谅解,晚生实在不该滋扰垂白叟,可又担忧先生不肯意出山,只能出此下策。”
大叔啃光了一块肉,顺手扔骨头的时候,正都雅到了王岳,就笑道:“酒肉不分炊,也来吃点。”
大叔哈哈大笑,“当你山穷水尽,举目无亲,腹中无食的时候,你想的就不是君子和小人了,而是馒头,越大越好的馒头!”
王岳却道:“先生只说吃狗,却没说烹狗,贤人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
不吃,绝对是人生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