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家人早已将算盘拨拉开了,现在市道上鸡鸭多少钱,生果多少钱,山货多少钱……李大牛是个老成的,犹踌躇豫地没敢应。中间李陈氏已经在推他:“当家的,快应了!这便宜,是咏哥儿送到门上的!”
康熙帝眼看就要推行“乱世滋长人丁,永不加赋”的政令,李家的丁银和劳役就是这么多,不会再添了。今后还会稀有次赋税蠲免,百姓的日子,会垂垂好过起来的。
*
石咏笑笑:“不消那么快应,等来岁这时候,你们再应也不迟!”
欢迎进入前情回顾环节, 寻觅埋没的彩蛋, 发明新欣喜! 石咏望着李家人惊奇的目光, 就晓得大师伙儿都想岔了。
这下子李家人全笑起来,都在笑这李大牛一根筋,脑筋转不过弯来。
李家高低, 竟都被石咏这个“白痴”给问住了。
这时候石大娘站在屋外,拍门问石咏:“咏哥儿,你这是在与谁说话呢?”
“……你们感觉, 再佃上三四亩薄田, 尽力耕作了, 日子会比现在更好么?”
石咏闻声宝镜这么说,竟由衷感到一阵欣喜。
石大娘刚才是明显闻声儿子在屋里说话的。现在他开了房门,石大娘却见到屋里还是那副老模样,石咏和喻哥儿两人的床榻一横一竖地贴着墙根儿。石大娘天然忍不住说:“奇特……莫非是娘年纪大了,听岔了?”
镜子里传出的女声豪气地承诺了一句:“这都是朕!――戋戋名号又算得了甚么?”
话说,他毕生苦苦寻求的,不恰是这个吗?让那些被破坏的老物件儿重见天日,让后代的人能闻声这些器物所传达的心声……
石咏看看天气不早,便央了李大牛帮手,寻了一趟进城的车驾,哥儿两个坐了,告别李家人,渐渐往城里赶。
“李叔,我买了地以后,约莫还剩个半吊钱,尽都交给你,你先看着,来岁开春,添上点儿种鸡种鸭、苗木种子甚么的,你们来定!”石咏伸出双臂,抱着后颈,对李大牛说:“荒山头一年,我家不收地租,但是从第二年起,我家每亩收半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