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如果然敢一意孤行,那他这个君主,怕是就要坐到头了。
他若同意世人的要求,放弃与姜黎为敌,那世人此言,当然是发自内心的劝说。
“姬桥也是周人,更是宗室出身,但姜黎还是能与他成为朋友。可见姜黎对我周国的态度,并非二公子所说的那般不死不休。”
可见,他们也把姜黎仇视周国的任务,归咎在他姬发与三弟姬鲜的身上了。
嘴上说着不是在指责甚么,可话里话外,无不是在指责他与三弟姬鲜过分打动、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乃至于激愤姜黎,将他推到周国的对峙面,凭白为世人树一大敌。
“我之前特地探听过了,除了我等十二家外,其他的诸侯贵族,凡是与姜黎有过打仗的,无不奖饰他的风致,更没人与他闹过不镇静。”
那些逼宫的贵族们,听到姬发的指责后,当即就不肯意了,齐齐辩驳道。
可他如果不管不顾,仍旧执意与姜黎为敌,那世人此举就是逼宫了。你分歧意,那我们就帮你同意。
“你们……”
并且,就算此事传回周国,也不会有人见怪他们,乃至他们背后的家属,还会大力的支撑他们。
想到这里,姬发就觉一股气血往脑门上涌,头都涨大了三分。
像黎国这类中心集权的国度,海内诸事,不管大小,君主皆可一言决之,在这个期间不能说是罕见,只能说是独一份。
目光从世人的脸上扫过,特别是那几个曾被他视为亲信的贵族,见他们心虚的避过目光,姬发蓦地间认识到了甚么。
此人话音未落,当即就有另一人出言接道:“此事我也传闻过,是与东野氏有关。传闻东野氏能够发财,端赖姜黎的功绩。”
只要能获得天赋丹药,哪怕是被姜黎算计,他们也认了。
“就说姜黎拿出的那些宝贝,诸如天赋丹药,血丹甚么的,皆是我等,乃至周国所完善之物。”
“但东野氏目光短浅,舍不得好处,生生逼走了姜黎。因为此事,这才导致东野氏在稼穑上再无停顿。”
同时,把握有强大的力量,也恰是贵族勇于反对君主的底气。若非手底下没人,他凭甚么和下属叫板?
心中的不满达到极限,世人不再藏着捏着,大声的抱怨,乃至是指责姬发。
姬发见此,当真是被气的说不出话来。
“现在因为与姜黎为敌的原因,莪们就算把握有大量的资本,也没有从姜黎手中采办这些宝贝的资格。
这溢价,常常都是两三倍。如此大的差异,就算他们家大业大,也是撑不了多久。
反之,如果海内贵族铁了心的要反对,那国君也要为之让步。不然,国君之位恐怕就要坐到头了。
“如此一来二去,两人便有了友情。然后,姜黎就把我周国最需求的知识,传授给了姬桥。而姬桥在回到周国后,也恰是靠着这些知识,代替了东野氏的职位,成为新的农正。”
“以是,公子啊,不管如何我们都不能持续与姜黎为敌了,必必要与他化敌为友。”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不如我们的人,仰仗着从姜黎手中采办的贵重宝贝,一点点的超出我们。这类感受,真的是比杀了我们还难受。”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不过乎是。
说这句话的时候,世人的语气不免带有几分委曲。以低于市场价收买对方手里的宝贝,那才叫收取好处。
天赋丹药西伯侯是不缺,可周国的贵族们缺啊。
姬发执意与姜黎为敌,就是在禁止他们的前程,他们不翻脸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