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锦眼皮跳了下,啧啧称奇:“这才一顿饭的工夫就把你拉拢了?甚么农禅不农禅我悟不出来,我只知方才我那大伯上的香,十三炷香,花了六两银买的。”
别的地主都有说有笑,唯独她苦着脸。
虞锦整了整衣领,推开门,进了秦家人呆的那屋——给人赔不是。
好不轻易爬到了山顶,不等歇歇脚,就被人请进了殿内。因为来的人太多,人是一波一波进殿的,排在最早的便是虞家人了。
几人吃饱喝足,正赶上殿里拜长生牌位的地主富商轮完了一圈,虞家人一向守在那儿,已是饿得饥肠辘辘。瞧见虞锦悠哉悠哉闲逛过来,内心贼憋屈。
中间的小沙弥窘得脸都红了,小声提点:“老爷,长生牌位是立给生人的,不能、不能这么说……平辈也不消跪的。”
虞锦正喝着菌菇汤,闻言赶紧放下筷子:“别介,做买卖的就指着身上这股俗劲,我要真一心向佛了,你们都得跟着喝西北风去。”
弥坚几人都笑着应下。
竹笙算是几人里可贵的雅人了,她是虞家的家生子,之前跟着她娘清算府里书房,闲来无事就坐中间看书,博闻强识,连诗词歌赋都会些。
吉时一到,殿里的人便都不言语了,全盯着香案看。虞五爷的长生牌位并不摆在正中,是要算当日财神的八方九宫的,那香案斜斜摆着,看得人难受。
……
她说这话时,明眸深处光彩湛湛,仿佛不是个一身铜臭的贩子,而是浑身镀着金光的贤人了。刘荃看得呆了一瞬,喃喃道:“这么玄乎……”
虞锦正昏昏欲睡,一听到他这句刹时就复苏了,挺直腰板,温良一笑:“这话你就说错了。国之兴亡,重在三宝,农户产粮、工匠制器,另有银子,商不出则三宝绝,没有了贩子,你哪儿能活得这么清闲?”
出了门,她喊住一个洒扫和尚,也不自表身份,只问人家:“传闻虞府每月都来拜拜,他们就是这么拜的?”
“锦爷锦爷!您别走那么快!我想说啥事来着……噢噢噢,犬子本年中了举,您说该年进步京还是来岁再去?该叫他一人去,还是我们百口跟着一起去?传闻考前都得寻名师啊,我家无门无路,到时候锦爷可否照拂一二?”
“爷如何喝酒了?他们竟敢灌你酒?”
桌前几人都惊诧地看着她——锦爷是甚么鼻子哟,这都能闻得出来?
丢人丢到佛前来了,虞锦深深吐出一口浊气,真想回殿里去把那牌位抢过来。
虞锦没再往下听,排闼出来了。
虞家大爷和三个弟弟各自对视一眼,小声合计了两句,没人吭声了。
无他,陈塘县的地主爷、富商几近全都出动了,都是为了去拜拜虞五爷的,每月尾拜一回。虞五爷的长生牌位在大悲寺供了几年,陈塘的百姓就拜了几年,早已成了陈塘每月的嘉会,连大悲寺都常有人错喊成“五爷庙”了。
“逛逛走,爷请你们茹素斋去。”
“嗐,瞎忙活!还赚甚么大钱哩,留个棺材本儿就不错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