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央脸上暴露不安的神采,山南安抚她说,“别怕,那些好人已经被杀死了。”
启带着羽江、少俞,向涂山南面骑去,勒彪、勒威引着马车跟上。
三人进了东院,闻着花草的香气,感受神情气爽。
启笑了笑,“大婶。”
一名大婶跑出屋来,满脸的高兴,“启,你终究返来啊。”
几户农舍散落在郊野里,三三二二的,盖着茅草,上面是黄土泥墙,几个小鸡喳喳乱跑,一个公鸡时不时的打着鸣,一只大黄狗汪汪的吼着。
“先生,少俞祖居蒲阪近400年。”
羽江和少俞骑在顿时,悄悄的看着启。
一道圆门把前后院隔开,后院里长满了各种花草,分为东西两院。
“岩叔,我也想你啊,满院子的鸟兽没人管,伯益又跑哪去了,我娘呢?”
多种菊花盛开,有红色的,有紫色的,有蓝色的。
少俞对这二件神器早有耳闻,明天终究得见,死死的盯着,看在眼里,再也拔不出来。
屋子里,阵设比较简朴,中间放着一张榉木长几,一套黑陶茶具放在中间。
萁子见少俞很识货,一眼就看出这二个物件是不凡之品,“你熟谙此二物?”
沙棠琴通体赤黄,《山海经?西山经》:“(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能够御水,食之令人不溺。”
未几一会,克牙带着勒彪、勒威骑着马返来了。
启非常欣喜,“隔了二年,你竟然还记得启哥哥。”
说罢,三个向后院去了,勒彪、勒威帮着岩叔从马车上搬植物品。
羽江和少俞第一次见到南边水乡的风情,感受非常的新奇,也非常喜好,不时的到处张望。
一行人持续向东南而下,颠末阳城,也没有逗留。
几个小男孩缓慢的跑过来,猎奇而又恋慕的看着的面前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漂亮少年,启向他们浅笑,取出早已筹办好的糕点散给他们。
丹木剑一样通体赤黄,《山海经?西次三经》:“圶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
这一日,终究到了涂山。
满院子的鸡犬鸟兽,到处飞跑滚爬,各处粪尿,气味杂陈。
萁子眼神一亮,“竟是上古医圣岐伯的先人,幸甚,不知你家居那边?”
《山海经?西次四经》:“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实在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能够御火。”
启对羽江和少俞说:“随我见见先生。”
院子背山而建,看上去很浅显,有十来间屋子,分为前后院。
萁子笑呵呵的说:“老夫长须过颈,可见传言不实啊,孩子,你是如何认得此二物?”
玛央听了,神采稍稍和缓了一些。
启跳上马,把糕点一一的递到她们的手里,一个小女人娇羞的喊道:“感谢启哥哥。”
在一侧墙壁,竖着一个榉木架,上面放着一些刻着笔墨的甲骨和一枚枚皮卷。
少俞仍盯着此二物,不舍得移开目光,“此琴为沙棠琴,是御水之神器;这把剑乃是丹木剑,是御火之神器,传说,食之可长生不老。”
萁子满脸慈详,“孩子们,进屋坐。”
玛央看到克牙安然返来,终究安下心来。
克牙长叹一口,“奶奶的,终究到家了。”
越向东南,风土情面越是与北方不一样,玛央看着新奇,也非常喜好,脸上弥漫的笑容越多。
全部后院,有一股温热,一道溪流弯曲折曲,在花丛中涓涓流淌,一阵阵雾气漂渺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