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掩面大哭,泣声不止。
丫环提着轻纱灯走在甬道上,到底是夏季,北风凛冽,夜莺打了个颤抖,紧了紧夹袄的衣领口,脸上闪现出些许的不耐烦来。
太师府里最最不受宠的三姨娘王氏,从客岁三月一向病到了现在,念在昔日旧情上,李太师也没少找大夫来瞧她,一开端还说能治好,可这王氏是个不争气的主,想着病了李太师会经常来看看她,大夫开的药不肯吃,现在倒好,真成了要罐子。
黄鹂朝夜莺扬了扬下巴,王氏床榻旁正坐着一名半大的少女,穿戴银纹底百花夹袄,头戴珍珠镶白玉的发簪,单手支着下巴,满脸倦怠。
王氏年青的时候,长得也算是清秀,随王府尹从江南而来,带着属于江南女子的温婉,深得李太师的心,一个月里常常有七八天是住在王氏的内室中。
可这下人对待王氏的态度,倒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这屋里是有地笼的,黄鹂几次去找管事,管事没有给过她好神采看,也不肯在一个将死的人身上多花银子烧地笼,之前李太师在梨花院住,夏季哪天不是烧地笼的?
暮年得宠,王氏住进梨花院,这院子天然比不得夫人住的上房,但也是府里比较好的屋子了,厥后王氏得宠,李太师也没叫人撵她出去。
喜新厌旧,怕是这些男人的通病。
太医瞧着王氏这副模样,内心有了定命,走上前去诊脉,点头感喟道:“已经是油尽灯枯,有力回天了。”
李太师还是不肯来看她,哪怕她把自个儿的身子熬成了这副模样,他还是不来梨花院。
夜莺内心泛着嘀咕,把轻纱灯递给黄鹂,“老爷在上房歇息,”她瞥了一眼桌上的空碗,“傍晚姨娘睡着的时候,大夫来过了,明儿的药又要加了。”
本日,梨花院里烧起了地笼。
夜莺对王氏半点好感也没有,整日病病殃殃躺在床上,只晓得问李太师何时才会来看她,偏是孱羸的身子骨还能打翻了汤药碗,明天溅了黄鹂一手背滚烫的汤药,红肿好一大片,看得实在让民气疼。
夜莺一进屋,不等放下轻纱灯,就掩面忍不住打了好几个喷嚏。
“明天傍晚大夫来瞧王姨娘了,”李夫人端了一碗温热的燕窝莲子羹给李太师,轻声道:“毕竟是拖得太久了些。”
梨花院屋里又阴又冷。
邻近年关,王氏只剩下一口气了,早瘦的皮包骨,苟延残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