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刚才说叶行远这诗不可,本觉得本县当中读书人不会有人来驳他的面子,以此硬压叶行远一头,谁想到跳出来一个香君,竟是为了这诗又现形又唱歌,这是何等候遇?
盛本其面红耳赤,没想到叶行远另有这类杀手锏,三言体例冷僻已极,数百年来就没驰名篇传播下来,仓促之间他那里能够记得?
无耻之尤!叶行远早推测此人会倚老卖老,但也料不到他能恶心到这个程度。就他一个十年都没考上的老蒙生,有甚么资格来在他面前说三道四?
有人装模作样地感喟点头,“叶贤弟,你也莫要怪盛兄活力,你可晓得你这么胡乱写诗,便是走上了歧途。这门路一不对,再尽力也是无用,盛兄乃是珍惜你的才华,恨铁不成钢罢了。”
传说中,香君死而有灵,与城隍并受香火,固然不入城隍庙中,但亦有阴神之位格。她平生爱才,身后也是如一,传闻如果有人在墓前做出好诗,能得香君之赞,墓前必有异象,而后便能妙笔生花,写文作诗的灵气都陡增几分。
历代文人过此处凭吊香君,大多都有诗词留下,不过传说中的显灵异象,数百年未闻一回!以是大师只当香君显灵是个传说,垂垂地也就不觉得真了。
一众围观大众到这时候还真有点含混了,这诗明显感受是好的,但盛才子说不好,大抵也有他的事理?
他这个事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谓不以词害意,诗的魅力在于说话和格律音节,但又不成拘泥于格律音节,再说他这三字体也并非无有格律,只是格律的窜改罢了。
在另一个时空,记念名妓苏小小鬼灵的诗词里,这首诗敢号称第一,他不信到了本时空就变差了。这世上有天机感到,诗词文章到处都有因果,想在这上头完整颠倒是非吵嘴可不轻易。
不然也不至于这诗词格律还会弄差,做出这等打油诗,实在贻笑风雅。照如许叶贤弟去考县试,也一定讨得了好,倒不如闭门读几年书,等学问有所长进再考不迟!”
只显灵不敷,竟然还当场献歌!世人不免又一次震惊了,明天真真不虚此行,竟然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数百年一见的盛景!
“......西陵下,风吹雨。”女子的歌声悠但是绝,余音袅袅,绕梁三日。
但在场之人,心中都有一种欣然若失的感受,感情丰富的人不由泪流满面,仿佛亲眼目睹了香君出色而苦楚的平生。
盛本其邀来的几人,一起动摇三寸不烂之舌,冒死贬低叶行远捧盛本其,不过说来讲去,他们能够进犯三字诗的点也不过只是格律罢了,然后就是用字浅近不像诗歌,再挑不出甚么别的弊端。
“叶贤弟,盛兄说的不会错,他是诗道名家,连之前县尊大老爷都曾说好的,你毕竟年青,还可多学几年。”有人从速上来假惺惺地劝说,言辞当中,却还是扣死了叶行远的诗不好。
别人固然赏鉴程度有限,临时说不出叶行远此诗的好处,但此时群情却都被这首诗吸引了去,盛本其的诗早被人忘到九霄云外。只此一点,便能够看出两首诗的不同。
盛本其理屈词穷,他晓得叶行远的话没错,但打死也不能承认,只能强词夺理,“照你这么说,我随口说话,便可入诗?历代先贤订正音韵,谱定格律,都是在做白工了?”
有人说,“现在细细咀嚼,只要三字一断,才气表现出那种幽冷孤寂的感受,不然五字七字都少了特有的神韵。叶贤弟作诗不拘一格,信手拈来,年纪轻简便能如此,今后必是诗道宗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