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薇得了信,传闻是太后娘娘赏了花,天然不敢怠慢,第一时候带着露儿一起去了银安殿。
雨薇一怔,李治歌这语气是……在撒娇吗?
小寺人赶紧解释道:“哎呦,看您说的,太后娘娘哪儿舍得让您半夜过来呀。娘娘已经叮咛花匠,过会儿就给您送到府上去。”
一边想着,一边叮咛小厮去听雨轩请王妃过来。
从后宫方向赶来的一个小寺人眼尖得很,一眼就从人群里找到了李治歌。
李治歌闻言倒也不恼,一边持续在那边胡乱翻着,一边笑嘻嘻地说道:“本王这不是没体例了嘛,母后一片美意赏了这昙花,如果咱俩只顾熟睡,错过了花开,那岂不是暴殄天物了!”说着抬开端来看向雨薇,低声弥补道:“如果王妃对此花有所体味,无妨对本王指导一二嘛。”
说来也不是小寺人眼尖,只怪李治歌本身不按端方穿戴朝服,别的官员都衣冠严整、一丝不苟,唯有他,本日嫌热明日嫌冷,不甘心穿朝服。一开端他每日上朝都是随心所欲地胡乱穿戴常服,惹得皇上大怒,一通怒斥以后李治歌才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必须穿朝服是吧?不穿就是行动无状、愧对列祖列宗是吧?那好!干脆先穿上朝服,再在外头披上喜好的大氅或者披风,皇上一来,他就把大氅脱了。下朝以后皇上前脚刚走,后脚他就又把大氅披起来……
永宁候世子听了这话,天然识相地躲避到一旁。
雨薇不由得乐了,打趣道:“就说王爷本日如何改了性子了,不去喝酒,反而看起书来了。本来竟是临时抱佛脚,研讨那昙花呢。”
宋嬷嬷听了这话,神采一凛,心道:这如何又从慕氏扯到皇家子嗣去了,太后娘娘对两个名正言顺的皇子都看不上眼,竟寄但愿于慕氏和闽王,这莫非是……这话如果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去,只怕不妙啊。
太后娘娘几不成闻地轻叹了一声,半晌后,才缓缓地开口:“唉,也不晓得这桩婚事到底指对了没有……歌儿身边正缺个帮衬的,可这慕氏又仿佛太矜持了些,现在哀家的孙子辈没个堪当大任的,只怕不可……”
李治歌见她出去,头也不抬,持续端坐在那边胡乱翻阅书卷,面前还堆着好几本书。雨薇不由得有些猎奇,走畴昔细心观瞧,本来是《云南图志》、《名花观赏注疏》等书。
李治歌天然非常欢乐,从怀中取出一块玉,赐给了来报信的小寺人。小寺人千恩万谢了一番,临时不提。
这宋嬷嬷对太后忠心耿耿,有些事情太后娘娘碍于身份不便名言,但宋嬷嬷既然懂了太后的弦外之音,想来是得找个机遇替太后娘娘提点一下闽王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