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公看也不看那两个寺人一眼,拉下脸,“皇上今晚要招阁员到文渊阁议事,这道上的灯你们还没点一半就在这儿啰嗦,讨打么?!”
“皇上不是不明白。”吕宗成苦笑着摇了点头,“皇上是给逼急了,皇上即位的这十三年来,我大赵哪一年承平过,皇上这是求治之心太切。”
第十四章:文渊阁
借着灯笼收回的红光,黄峥看清为首大寺人的脸后,立马敛容道,“本来是赵公公,奴婢该死,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奴婢不好好点灯在这里聒噪,奴婢正要给他们点经验,不想惊扰了赵公公,奴婢该死,真是该死。”
站在左案案首的首辅徐鸿谦清了清嗓子,以恭谨的口气说道,“本年六月江南九府大涝,八月陕西大旱,玄月陕西流民发难,年底又摊上辽东战事,赖皇上宵衣旰食,本年才挺了过来,当今我大赵挺过了最艰巨的年事,圣上贤明,天佑我大赵,只要君臣同舟共济,局势定然能够好转,复兴我大赵指日可待。”
文渊阁集会结束以后已是深夜,几个阁臣谢过恩以后分开了文渊阁。
无边通俗的夜空覆盖着紫禁城。殿宇的长廊下,两个年青的寺人地寺人点着灯笼。
“好了。”宋宇仁不耐烦地打断了吕宗成的话。可听到祖制二字之时又踌躇不决。
一个寺人垫着脚尖,擦了下火绒,没有擦燃。那寺人搓了搓被冻的麻痹的手,往手心哈上好几口气,又持续擦了好几下火绒终究将火绒擦着。
两个点灯的寺人惊出一身盗汗,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没有站稳,从椅子上跌下来,也顾不上疼,直爬到大寺人面前不断地叩首,“黄公公恕罪,黄公公恕罪。”
“这倒是个别例。”宋宇仁附和苏恪设法。
“闭上你的臭嘴吧,这些天皇爷正在气头上,让人闻声了,少不得一顿抽打!”上面的寺人将红纱罩递给站在椅子上抱怨的寺人,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接过红纱罩,嘟囔着将灯罩套上去。
千步廊深处此时只要次辅吕宗成和左都御史梁邦杰,梁邦杰见四下无人,亦然叹道,“收商税,重开海路,纸面上每年能够增收八九百万两白银,但最后能解入户部的,花到苍内行机的银两又有多少?莫非皇上就不明白这个事理?”梁邦杰是江南绍兴府人,对江南的环境比较体味。
调任彭朝栋陕西总督为辽东总督是徐鸿谦上的奏疏,见吕宗成将锋芒指向本身,徐鸿谦立马反击,“本年朝廷亏空七百四十万,辽东镇军的军费就占了三百二十万,前总督高广北伐不成,反丧师丢地,辽东的残局唯有彭总督有才气清算。至于陕西的流寇反叛不过是疥癣之疾,又何来能成燎原之势一说,次辅这是唯恐天下稳定吗?本年没有高广兵败,又哪来的那么多亏空!”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酬酢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暴露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要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在聒噪些甚么呢!”刚巧此时另一拨寺人从长廊颠末,为首的寺人皱眉问道。
一听到打,两个小寺人的要求声变得很惨痛,边抽泣边叩首告饶。黄公公黄峥是缉事厂的大寺人,平素以狠辣令人退避三舍。他要打两个小寺人即使幸运不被打死也要褪三层皮。
“皇上。”见宋宇仁踌躇不决,徐鸿谦站了出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太祖天子有不成与民争利之祖训不假,但皇上加派商税也是为保我大赵之江山社稷,倘若二祖列宗泉下有知定能谅解皇上。皇上宵衣旰食还不是为了祖宗江山,天下万民?暂累天下百姓一年,天下百姓也能谅解皇上的难处。臣觉得加派商税一事可行,江南九府虽说闹大涝,但贩子还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境地,臣还曾听闻江南一带巨商大富,糊口奢糜,动辄一掷令媛,锦衣玉食,招摇过市,屡有僭越之举,加派商税一年有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