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白费了这么大的心机。
当然也有不高兴的,比如华雄和吕布,这二位虎将兄就很不高兴。
足足愣了好一会儿,董卓这才回过神,不由大喜。
可惜这些并没有人在乎,比拟二位虎将兄的心机,董卓现在更看重李肃提出的战略,为此特地伶仃留下了李儒,问起了此策的可行性。
不但如此,李儒另有一句话没说,也不敢说。
很久过后,翁婿二人相互相视一笑。
直到王信急仓促跑来叫门!
噗通!此言一出,王信直接给跪了。
连董卓都没想到,李儒对李肃的大比武之策评价竟如此之高,但是更没有想到的还在前面。
“天然妙,军中大比武前三甲,由相国大人亲身授官,此举可谓开大汉之先河,让相国能够自在汲引军中以及豪门之人,这能够让相国不再受朝堂掣肘,可谓精美绝伦,就连儒也是自叹弗如啊!”李儒眯起眼睛,双眼闪动着摄人的精光。
“全军大比武之事由你全权筹办,务必震慑宵小。”
“咳咳,文优,传闻子文比来的日子不太好过对吧!”
“华雄、奉先,本日之事就此作罢,休要胶葛子文,如果不平,大比武之时尔等尽可一较高低。”
得了如许的赞誉,这一关不但过了,目前的艰巨处境该当窜改。
“哈,哈,好,好,好一个李肃,看来秘闻藐视他了!”董卓说着眯起了眼睛,眼中精光爆射。
“文优,大比武之策你觉得如何?”
“砰砰砰,公子,不好了,不好了,内里来了好几位大人!”
……
“是的,相国放心,儒明白该如何做了!”
“是!”
“后两个好处?妙在那里?”董卓不明以是,一脸茫然地诘问。
“好,好,好,子文(李肃表字)此策甚妙,深得秘闻之心呐,哈哈哈!”
“另有一个好处妙在那边,文优快快道来。”
六合知己,长这么大,王信头一次见家里来这么多大官,真如果让他去对付,诚恳说他有点腿软。
“回相国,儒觉得此策甚妙!”李儒恭敬地答复。
自相国府回到家里,这货倒头就睡。
短短半晌,李儒竟连说两个自叹弗如,如果让世人晓得,只怕非得惊的连下巴都掉下来不成。
李儒微微一笑:“哈,相国何必明知故问,近期朝野动乱,百官多有不平,大小官员串连一气,从者甚多,若此时停止全军大比武,怯懦者见我西凉军威,必定胆怯畏缩,实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王信差点给跪了,哭笑不得道:“公子,莫闹好吗,小人何德何能,哪有那本事接待各位大人啊!”
可就算如此,董卓仍然冲动的差点跳起来。
连日来的心头大患去了一半,加上白日练习飞刀破钞太多精力,这一觉自是睡得格外苦涩,日晒三竿也不见起来。
“授官有何妙处?”董卓仍然不解。
旁人不晓得,董卓如何能够不清楚此中的奇妙。
“妙在授官!”李儒言简意赅地回了四个字。
当然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弟子故吏遍及天下,有如此庞大的权势做背景,是以董卓不但不能治袁绍之罪,还得用他仕进。
自起兵入洛阳以来,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日趋高涨,董卓被逼得不得不捏着鼻子放过袁绍,乃至还得重用他,启事是甚么。
“公子,你别玩小人好吗,小人哪有那胆量,您快起来吧!”
不但如此,因为朝堂的轨制所限,官员保举权握在这些人手中,将来很长一段时候恐怕还得重用他们这些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