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上,在肯定首府治所上面,本来无需考虑,邺城便是现成的首府。但是,曹操毕竟是方才占有此城,尚未完整掌控冀州,根底不稳,便不宜将首府设在邺城。加上鞠义所部五万余兵马便驻扎在常山和中山国,拥兵自主,坐壁张望,对邺城构成必然的威胁。再加上,邺城间隔河内郡颇近,而西凉军又在河内屯驻重兵,时候威胁着魏郡乃至邺城的安然。如此以来,邺城并非是最好的首府治所,还需慎重决定。
说到这儿,曹操欣然若失地感喟道:“哎!袁绍如果不死,这些事情天然迎刃而解,可他现在一走了之,却给我等留下一堆费事。真是时也命也,始料不及呀!”
但是,袁家兄弟还不是让他最为忧心的。真正让曹操义愤填膺的,气得牙痒痒的倒是号称冀州第一战将,被袁绍封为大将军的鞠义。
司隶,洛阳城。
提起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曹操便不由得愤恚难平,愤怒不已。
倘若此次一举诛杀李利,曹操必然毫不踌躇地挑选定都邺城,即位称帝,君临天下。这是因为目前天下无主,即位称帝无疑是凝集民气的上上之策,率先抢占天下正统职位,继而挥军征讨四方,一统天下。可惜的是李利毕竟还是逃脱了,这让曹操不由心存顾虑,自认气力不及李利,底气不敷,不敢私行僭越帝位。
是以,这两件事即便荀彧不提,曹操亦心知肚明,半晌未曾忘怀。实在他比来几日一向在思虑这两个题目,几次考虑,慎重衡量利弊。
在此期间,李利大多时候都是耐烦聆听,听得很当真;并不时开口扣问,问得很细心。自始至终他都不作表态,对每一个禀报军政事件的文官或武将都是一视同仁,没有涓滴偏袒之意。直到听完统统军政环境以后,李利针对目前局势对各州各郡做出详细的政务安排和兵力摆设,并对各地驻军恰当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