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事已至此,再对峙已毫偶然义。”暗自感喟一声,李利深吸一口气,强压着内心的悸动,再次抬手表示诸将起家,和声静气的说道:“北魏、南汉都已立国,我西凉岂能甘居人后。也罢,孤应下了,孔明西征班师之日就是孤君临天下之时。马上传令下去,命李玄组建筹办处,贾诩、郭嘉、鲁肃、李儒、周瑜和我叔父李傕等七人共同商讨即位事件,筑造祭台、制作宗庙、补葺皇宫等事件一概从简,不得肆意浪费华侈。”
民气向背定成败,局势不成逆转。
但是现在看来,局势真的很严峻,李利再次被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
一念至此,李利真正认识到,并不是统统事情都以他的意志为中间,并不是统统人都会跟从他的志愿为转移的。一旦触及大多数人的底子好处,本来如臂使指的麾下文武就会违背他的志愿,转而以他们本身好处为中间,迫使西凉军这艘大船驶向他们所要到达的方向。
现在两大诸侯王国初立,其影响力还范围于其盘据权势以内,倘若主公置之不睬,今后必将涉及我西凉治下各州各郡,勾惹民气,摆荡我西凉之根底。值此乱世,稳定军心、安抚民气乃霸业之本,一旦民气丧乱,军心浮动,便再也没法安身,如同千里大堤溃于蚁穴普通,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以是主公不成踌躇,还需当机立断,即便主公不为浮名所动,但为了稳定大局、安抚军心民气,此时即位称帝已是局势所趋,主公理该当仁不让,君临天下。”
在此之前,固然有上万名文武联名劝进,但贾诩、郭嘉和李玄等一帮重臣都没有参与,乃至他们私底下还委宛谏言,气力才是底子,切不成妄图浮名 ” 。而李利对此深觉得然,以为本身应当效仿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顺其天然方为上策。
“主公贤明,臣等伸谢主公!”终究盼到李利松口了,堂下诸将如释重负的长嘘一口气,齐声叩拜。
乱世当中,有国才有家。不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就要饱受烽火苛虐,受尽颠沛流浪之苦,几近没有一天安稳日子可过。而这也是国度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首要启事。国度不但仅是政治家统治布衣百姓的东西,还依托着无数人的归属感,承载着无数人的夸姣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个载体,如同一艘大船,承载着船上统统人的抱负和欲望;不但要满足他们最根基的保存需求,还要给他们一个弘远的夸姣神驰,从而凝集民气,奋力前行。
但是就在先登营将领接踵分开大堂之时,李利俄然长身而起,急声叫住紧跟在徐晃身后的那人:“站住,卿是何人?”
看到诸将欢乐鼓励的神采,李利心中恍然,方才晓得这群胆敢逼宫的家伙是死撑着摆出一副长跪不起的架式,实在他们内心也没底,一个个忐忑不安、屏息敛声,大气都不敢出,直到现在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臣等恭请主公加尊九五,改元建国!”以贾诩、郭嘉二报酬首的诸将再次齐声拜道。
“诺,臣等(末将)服从。”恭声应诺后,贾诩、郭嘉和张燕等人躬身辞职。
目睹堂下诸将众口一词,态度前所未有的果断,从他们身上李利看到了长安文武百官的影子。面前这一幕绝非偶尔,固然李利没有亲眼看到他们接到长安来信的场景,但他能够必定,这必然是全军将领和各州官吏分歧鞭策的成果。之前三番五次的劝进都被李利回绝了,现在先登营和飞燕轻骑即将奔赴黑山火线,由他们再次联名劝进无疑是最好的路子。人数未几,拢共三十余名将领罢了,却态度果断、态度光鲜,这是逼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