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一顿,不等马忠表态,便接着道:“司隶大战结束时,为遁藏烽火,你父亲擅离职守,去官以后举家搬家至黎阳。只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却不料讨袁之战又起,黎阳成了主疆场,因而你父亲和兄长都留在了冀州,只要你带着两个弟弟返回故里,而后投奔并州刺史崔琰,因为你父亲和崔琰是故交老友。”
“你这厮好生大胆!”马忠话音未落,徐晃便冲他呵叱一声,随即忿忿不平道:“天下那个不知那个不晓,我家主公向来一诺令媛,十余年来何曾有过出出尔反尔之事。恰好你这厮孤陋寡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莫非觉得世人都同你普通巧舌令色,言而无信么?”不言而喻,徐晃对马忠欺瞒身份来源一事仍旧耿耿于怀,认定马忠是个毫无信义之人,此番便借题阐扬好好宣泄一番,宣泄心中的气愤。
李利点头道:“你是想问,孤何故晓得你兄弟三人的行迹,思疑崔琰暗中告发?”
刚才李利、徐晃和马忠之间的对话,让他们听出一些端倪,也从中发明了很多疑点,从而同李利一样对马忠的身份和来源持思疑态度。
马忠的惺惺作态让李利甚感不屑,沉声道:“孤只问三个题目,先生据实作答便罢,如有半句坦白,孤不介怀成全你!”
固然,现在站在大堂门口的将领固然本性朴重,好打抱不平,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莽夫。恰好相反,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都是颠末血与火几次淬炼的军士,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懦夫,亦是脑筋聪慧之辈,不然他们决计活不到现在,更不成能出人头地,拜将封侯。
听了李利这番话后,马忠面如死灰,眼神中充满绝望之色,直勾勾地盯着李利的眼睛,身形纹丝不动的呆愣半晌。沉默很久,他一脸颓废的低声道:“大将军所言分毫不差。只是鄙人另有一事不明,还请大将军见教。不知可否?”
——————未完待续——————————————
一句杀机凛然的话语听得诸将神采大变,齐刷刷地将目光聚焦在马忠身上,或怜悯或迷惑或怜悯,眼神很庞大,但终究都表达出一个意义:我等爱莫能助,你自求多福吧。↖頂↖点↖小↖说,
李利淡淡一笑,点头道:“不得不说,你年纪固然不大,但狐疑却很重。向来都不信赖别人,哪怕对方是你父亲的至好老友,你也从未信赖过他。也罢,于孤而言,确切没有需求坦白甚么,你还不敷以对我李利构成威胁。此事与崔琰无关,也没有任何人向孤告发,孤之以是晓得这些,是因为你从未分开过孤的视野。”
过后,你的四个弟弟全都死在混战当中,数百族人全数罹难,近千名扈从、杂役和耕户无一幸免,只要你父亲和你们四兄弟幸存下来,然后忙不失迭的逃往黎阳,因为那边另有你们家属的财产。时隔两年以后,你们终究查清了本相,得知那些乱军当中只要一小部分是各镇诸侯帐下溃兵,余下三千余人都是滕霄帐下将士,因而便将灭门大仇记在滕霄头上。
说到底,马忠还是太年青,处世经历和经历都另有待进步,贫乏历练,城府和涵养还远远不敷,底子逃不过李利和麾下诸将的详确察看。殊不知,现在站在他身边的都是饱经淬炼的老狐狸,没有一个善茬。只不过大师都不点破,袖手旁观就好,静等马忠如何作答,敢不敢接管扣问,正面答复李利提出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