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阔,秋高气爽。草原上一片金黄,风吹草低,闪现出波浪般的起伏波纹,美不堪收。
自此,代郡落入西凉军手里。两年前,李利西征光复汉中以后调派赵云带领所部无双铁骑进驻代郡,直到现在仍未偿还代郡。也就是从西凉军占有代郡的那一刻起,公孙瓒便决计冷淡李利,不像之前那样守望互助、密切无间了,乃至成心偶然地防备着西凉军。
这毫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前车之鉴犹在面前,诸侯们不得不接收经验,以免重蹈袁绍之复辙。究竟上,能够存留到现在的各镇诸侯谁也不胡涂,恰好相反,他们是真正的智力超群、狡计多端的老狐狸。
时至本日,各镇诸侯相互防备、相互猜忌之心早已不是奥妙,相互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时候都得留一手,以策万全。特别是西凉李利最为令人顾忌,令人不得不防,哪怕是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盯着西边,唯恐西凉军俄然攻击,打得本身措手不及,多年辛苦毁于一旦。
故而此次讨袁联盟的入盟典礼,各镇诸侯都没有亲身前去,但讨伐二袁之事无疑是正合诸侯们的情意。现现在各州各郡都是有主之地,无端攻伐某路诸侯必定会招惹很多费事,而讨伐二袁无疑是给诸侯们供应了一个扩大地盘、强大气力的绝好机遇,因而诸侯们主动会盟,并敏捷领兵出征。但是讨伐二袁之余,诸侯们还得留一手,谨慎翼翼地防备西凉李利背后偷袭。如此一心二用,讨袁之战天然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但这类对峙对峙的局面并没有保持多久,玄月初,一则动静敏捷传到各镇诸侯耳朵里:诸侯盟主、大将军李利集结雄师,任命张辽为主将,赵云、高顺为副将,起兵二十万征讨冀州袁绍。
代郡原属幽州治下郡县,自从三年前周瑜带领雄师光复并州时,为了追击鲜卑残兵而进入代郡,随即捎带光复代郡。而后李利曾派人前去幽州知会公孙瓒,暂借代郡屯兵,待扫清雁门、代郡以外的蛮夷部掉队便偿还给他。
与此同时,得知兖州曹操率军偷袭青州,并连连到手以后,袁绍不得不从幽州疆场抽身出来,号令冀州大将军鞠义带领八万兵马持续攻打幽州,而他本身则带领十万兵马回援冀州。别的。袁绍将东征幽州的前锋大将张郃、高览二将,以及随军出征的牵招、蒋奇、吕旷、吕翔等部将悉数带走。并调派牵招带领三万兵马驰援袁谭。
此举看似很不仗义,实际上倒是怨不得李利,而是公孙瓒无能。
河北、淮南两大主疆场接踵堕入对峙相持之状,这并不是盟军诸侯们气力不济,而是他们蓄意保存气力。除了身陷窘境的幽州公孙瓒以外,其他诸侯都没有倾尽尽力,大部分兵马都留在火线恪守根底,真正用于征讨二袁的兵马还不到全数气力的四成。这是因为他们还得时候防备西凉李利,唯恐李利趁着他们出兵征讨二袁之时偷袭他们的根底老巢。
这一句话听着仿佛很有事理、很有任务心,实际上就即是明白无误地奉告公孙瓒:你没有才气保护边境,我替你守着,代郡归我了。毕竟,占有在代郡以外的蛮夷何其多矣,要想完整将其扫平,谈何轻易?如果真要比及扫清边患的那一天,必定是猴年马月以后的事,到当时公孙瓒只怕早已不在人间了。
由此不丢脸出,冀州袁绍一向占有中原诸侯之首绝非浪得浮名,确切是气力薄弱,实至名归。眼下他以一敌三尚且不落下风,足见实在力刁悍;若不是此番接受不白之冤,只怕三五年以内兖州曹操都不敢向他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