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心说,只怕你迷含混糊的把我忘了,缘分如果断了,连了解都难。
他不知是出身还是幼年时诸事过于顺利的原因,很多时候,遇事确有放肆霸道之嫌,只是手腕与超卓的武官分歧罢了——都是一回事,人太自傲了,便不自发的自大了。
她笑说如何会,不会的。若人身故以后的传言都失实,那么,我不要过忘川河,不走何如桥,更不要喝孟婆汤——没了心有灵犀的人,投生转世有甚么好?灵魂就留在这一世,等不到你,迟早也能看到你。
她呢,为人处世不走平常路,眼界、气度不输男人,遇事最有主心骨,不到万不得已,毫不肯让别人插手。别的,心细如发,小事上却爱犯含混,要么让人笑得捧腹,要么气得人晕头转向。
“原画——指的是最早见到的那一幅?”程扣问她。
.
小厮按方剂抓药返来,廖大太太叮咛紫云去煎药:“细心些,让她快些好起来。”
随行的人没体例,只能跟着自家侯爷一片一片接住残落的红叶,细心遴选。
第二道题,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恰是。”
怡君称是。
“原画中的纤细处,在新作中不见了。”
落在地上的不可,修衡说不新奇;保护说上树去摘,修衡也否了,说那叫落叶么?
情路逆转之前,他们并不全然是顺风顺水花好月圆的风景。吵过架的,还不是吵过一次两次。
“原画现在在叶先生现居院落的小书房中。可否移步, 一一指给我看?”他想看一看, 这个春秋的她,察看入微到了多么境地。
怡君发觉到了,并不忐忑,还是望着画,说着本身看到的、感遭到的:“飘落的红叶、波光粼粼的河道,该是能让你记起或想见到一些欢腾之事。不然,不会呈现这般的灵动、斑斓。看起来心境冲突的一幅画,实在恰是人真情实感的写照。”两日畴昔,这幅画并没在她脑海中恍惚,反倒更清楚,让她加深了对作画人的了解。
廖大太太走到床前,伸手戳着长女的脸颊,“你这是唱哪出呢?昨日到底是谁气着了谁?”
怡君笑一笑,转头望向那幅画,轻声道,“我只是特别喜好这幅画,画中的离殇、寥寂,对民气境无益,却真的让我动容。在我感受,做这幅画的人,该是正值春秋鼎盛,却走到了生涯绝顶,不该如此,但是安闲接管。”停一停,语声更轻,“绝妙的画,与诗词歌赋一样,是有魂的。”
他被惹得哈哈大笑。
廖大太太撩帘子走进寝室,忍着火气道:“做半日模样就起来吧,免得老爷问起来,我没法儿回话。”
“……”廖碧君倚着床头,望着半掩的水红色床帐,不吱声。
廖碧君转头望一眼闲逛的门帘子,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再缓缓吁出。
廖碧君垂了眼睑,不为所动。
枫林图吊挂在北墙上。程询走近一些, 对怡君偏一偏头,笑微微地静待下文。
怡君想着,他如果在这里一面翻账册一面筹算盘……那可就太热烈了。
他再度侧头凝睇着她,和顺的,久久的。
怡君明眸潋滟生辉, 唇角上扬, 好表情不言而喻, “若解元不怪我冒昧,天然乐得再次一饱眼福。”
《春江老景》有珠玉在前,《如梦令》取后两句作图便可——看起来都驳诘题。但是,有珠玉在前的,她反倒想不出更好的画面,至于溪亭日暮,难处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