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李道长是个怪杰。或许是哪位商贾巨富的先人看破尘凡,携着财帛来到君山上建了一座“紫微宫”。
“然后,这洞庭湖出了一名神人,就叫洞庭君。帮着当时候的渭国国君安定南泽,渐渐才有了现在大庆的版图。当时候那洞庭君传闻就住在君山上――这山就是因他得名的。但是现在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渭水又有了龙王,谁还记得洞庭君嘛!你们回家问问家里白叟,说不好也晓得这事的。”
却不知这渭水李龙王,此时正坐在他们身边的。
或许是个冲破口。
赵官人一拍脑袋:“是呀。哎呀,龙王莫怪莫怪,我老赵可不是故意的……”
李云心看着这划子、又看看广漠的洞庭湖,略一踌躇,也上去了。
此中一名神采焦炙的,李云心是认得的。
==================
如许一个异人。在君山搞出如此场面,如何会和那洞庭君没干系?
到那渡口,本来早有一只划子在候着。
“那不是说前些日子龙王爷在渭城显圣了么?”赵官人眨着眼,“莫不是龙王爷迁往别处……那洞庭君又出头了?那姓杜的孩子说甚么来着?洞庭君要报恩?”
孙员外忙道:“呸呸呸!莫要在这洞庭上说龙王爷的小话!”
这紫微宫,依山而建,分前、中、后三殿。
到君山仿佛还要相称一段时候。李云心便同这三人闲谈起来。
他本能地感觉,这李羽士或许与洞庭君有甚么连累。
“我这几日在镇上就听人说洞庭君,原是有如此典故?”李云心内心一跳。但仍兴趣勃勃地问,“孙兄晓得此中故事么?”
三小我驾轻就熟地上了船,压得那划子微微一沉,在水面荡出一圈波纹来。
落日已经将近落山了,阳光将早已候在那门前的几小我的身影都拉长、投在石板地上。
船头立着一个穿水靠(注1),却戴斗笠的男人,手里无桨也无篙,并不说话。见四人来了昂首看一眼,指指李云心。仿佛在问“为何多一人”。
注1:水靠,前人以沙鱼皮等制成的连体潜水服。大要光滑、保暖。
之前在茶舍入耳他们说话,已经体味了大半的事情。
那三人见怪不怪,李云心却特地看了他几眼,然后微浅笑笑。
孙员外略踌躇了一会儿,摇点头:“说来也不怕高朋见笑,这是一则家传的典故,常日我是不说的。但本日和高朋投缘……”
孙员外苦笑:“嗨,也不是甚么奇事。只是传闻罢了――我小时候听家里白叟说,本来这渭水、洞庭,都没有龙王的。我们现在是大庆朝,往上推个两千多年、三千年,是哪朝?嘿,哪朝都不是!当时候我们这里叫做南泽百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