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素将太后的说辞复述了一遍,陈守逸听了半晌没有说话。
这第三件事却有些烦难。说来也不算大事,不过是迩来查出在京诸司公廨本钱有所亏空。数量并不算多,这几年财赋尚算稳定,倒不是多大的承担。只在议到如何办理诸司食利本钱、根绝弊端一事上,诸臣有所分歧。
颜素怔了一怔,谨慎翼翼地问:“莫非本日奏对并不顺利?”
颜素忙又起家,赔笑道:“太妃说,太后当初承诺,等光临朝之日,便让陛下搬出来……”
陈守逸不料她俄然有此一问,怔了半晌,很无所谓的道:“因为……风趣啊。”
徐九英大怒,一掌拍在他背上:“你敢!”
一派以为可由诸司三官通押,有案可查,既能制止本钱散失,也减少官员鱼肉百姓的机遇;另一派却以为,共同押判之法国朝烧毁已久,早失其用,此时重新引入,徒增冗繁,且未见得有所功效,倒不如设官专知其事。两边各自引经据典,辩论不休。太后即使夺目,却不体味诸司的本钱运作,一时拿不定主张。然她心知第一次召对就表示得犹疑不决,必定被他们轻视,将来恐受制肘。
她那边支令人去拿酒,陈守逸却抓住机遇向颜素探听本日太后在延英殿议事的景象。
徐九英哼一声:“你如果有这么大本领,还用得着跟我混吗?”
固然元宗今后寺人干与政事渐成常态,但能升上高位的终归只是少数。多数寺人底子打仗不到奥机密事。陈守逸很早就跟从徐九英,在此之前仿佛只是一个低阶的中人。三官通押一事,连太后尚看不出关头,以陈守逸毫不出奇的经历,却一语道破天机,不能不让她起疑。并且她感觉陈守逸比来仿佛总在成心偶然地摸索她,不知他有甚么目标?
徐九英的一句话点醒了她。陈守逸曾经把她带出苦厄,且此人虽在徐九英面前非常猖獗,但对她却一向彬彬有礼,乃至称得上细心体贴。按理说如许一小我,她该抱有很深的好感才是。可她始终对陈守逸怀有一种奥妙的戒心,却有说不出启事,只是直觉他身上有些令人不安的身分。刚才徐九英的话为她拂去了迷雾:陈守逸的见地远远超出了一个浅显寺人应当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