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又一块杏牌被送出。
加上杜笃在数术、知识上都对答无误,遂与其别人拉开了分距。
想到那一幕,王隆只感觉有些心醉,他期盼魏王能与士共治天下,这公开射策测验真是个天赋的主张。
但在定甲榜前十时,魏王还是动用了本身的权威。
此子年才十八,却博学多闻,不修末节,亦是为数未几,经术四道题全对之人。
第五伦固然对这花团锦簇的文章不是特别喜好,但这确切是期间的审美。既然是汉时麒麟阁十一功臣先人,带头痛斥汉德已尽,倒也是个不错的鼓吹点,遂大笔一勾,同意让杜笃作为甲榜第一。
“伏氏尚书后继有人啊。”第五伦意味深长地如是说。
“名次最好的穷士在哪?”
“也罢,起码并未全师淹没。”
这杜笃祖上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对汉家掌故天然非常熟知,文章里将元、成以来百姓七亡七死的惨痛论述了一遍,痛斥其滥用外戚,昏聩乱政,以后非论是王莽改制,还是诸汉复辟,皆是让世道往乱相上走,将汉家余荫完整耗损殆尽,直到魏王横空出世,才再造了乾坤。
夜色清冷,却也彭湃。
PS:第三章在23:00。
“此人纵是做了官,也应能和老百姓好好说话,说浅显人听得懂的话!”
然后就是集合学习培训数月,接管魏王的理念,培养对魏王的忠心。丙榜二百人奔赴郡县做百石吏,乙榜一百人留在三公九卿官署办事,甲榜众报酬作为郎官,跟在魏王身边调派……这只是宦途的开端,他们会比旧官吏,具有更好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