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肃道:“若能豆割包抄,吃掉他一军,便有胜机。只是燕军五路兵马相距如此之近,不管攻打哪一起,都有他路来援,确是难以豆割。”
陈封叹道:“只得最后一着,便是在霸州城北雁头寨围住燕贼全军,两军对垒决一死战。只是非万不得已不能行此下策。两军二十余万雄师,当真对阵,胜负难料,便是李都司,嘿嘿,只怕也没这胆量。”
容城陈封军马也已赶到,两军汇合也有近三万人马。陈封命诸将率部轮番打击燕军,然燕军阵型极稳,多番打击下,仍然涓滴稳定。
两军便在这荒漠之上展开混战,以四万对五万,燕军又是取守势,一时还是难分胜负。看看又将日暮,陈封只得传令出兵。
陈封道:“恰是如此,单以撤兵看,慕容休思便不愧天下名将之誉。”
派去送信的亲兵回到军中,却说李允看过信后,并无复书,只说晓得了,便教那亲兵回营。
陈封点头道:“以这两日战事看,我撤兵之时,燕人毫无追击之意,必是慕容休思已下了死命不准追击,只以稳守撤退为重。佯败诱敌之策也是难成。”
陈封道:“燕军一心只守不攻,当真难破。他十数万雄师,若无马脚,我如何能取胜?”
燕军以两万兵马攻打安肃,攻了一日,公然没法攻陷。燕军连夜撤回,却在易水左岸驻扎。
如此冲杀半日,两边各有死伤,各自都难以取胜,陈封便传令出兵。郑军听得鸣金,便各自结队撤入火线林中,燕军也不追杀,只整肃阵型,稍歇半晌,又持续行军。此光阴已西斜。
陈封本推测燕军会走这条路撤往归义,是以一起尾随之时已有防备,却不想燕军渡易水之时已是酉时,天已渐暗,陈封唯恐中了燕军埋伏,不敢乘夜渡水,便只得歇了一夜,至第二日拂晓才度过易水。这便被燕军甩下半日路程。
北边一百余里,便可出郑国国境,进入燕国国境。
陈肃道:“兄长,如果我以一军佯败诱敌,再设伏围之,或可破他一起军马。”
本来这燕军后军由慕容弃疾带领,乃是燕军精兵,极是善战。留为后军,恰是防备郑军冲杀。
四月十二,陈封巡查四周营寨,这四周军马有三处原属龙骧军,批示起来也还得心应手。次日陈封便接到燕军向安肃出兵的动静,陈封急令张先、赵广、文越、王凤率军出营,沿路设防。
燕军左军便停在疆场核心,其他前、中、右全军仍持续行军。燕军左军却未急于参战,只是以处虽是平原,却并不非常隔阔,周边多有林木,此时疆场内已有六万将士厮杀,若人再多,却也没法发挥,便有误伤友军之能够。何况燕军后军阵型安定,戍守周到,似也无需参战。
军令与陈封所言并无大异:莫州只留两千厢军驻守,千灵卫孙翊率军两万出莫州,分兵一万入雄州,驻安新;雄州守军鹰扬卫分兵一万移驻红城,留五千人马驻守雄州;容城、安新、红城、雄州四周军马以陈封为主将,服从陈封节制;鹰扬卫梁岐亲率一万军马移驻白沟;千灵卫孙翊率军一万入霸州,移驻信安;天权卫分兵一万移驻田家;汪度率军一万移驻雁头;田家与雁头两处以汪度为主将;李允自率五千天翼卫兵马驻守霸州。须在两日内完成驻防。
本来梁岐在白沟设伏,却被燕军标兵发明,燕军只遣左军与梁岐部接阵,余军又往霸州撤去。
过未几时,陈封率军赶到,见燕军右军还是结阵守御,任凭郑军打击,只是岿然不动。陈封待要杀入阵中,以四万兵马对阵两万燕军,便大有胜算,却不想燕军后军又赶到,接住陈封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