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弟说的甚么话?这是为何啊?”这两天下来,唐生所遇之事频频吃惊,唯独此事,让他完整出乎料想,乃至有些愤恚。
“兄长。”文若长揖哽咽,缓缓昂首道:“兄长既已出险,不日返回长安,弟弟便要在此与兄长别离了。”
“简朴,简朴,殿下无需行此大礼,若想官复原爵,只需进京面圣就是,何需顾忌那些?”宇文孝直啜了啜口中残留酒液,津津有味说着:“殿下父王姚州失守,天子含混不救,料敌我差异,再难归为版图。二十年前,老朽听闻西宁王治藩之谋,是以‘不屯兵以成藩,不积粮以供敌’,得天子首肯,现在身故报国,若说有错,那也是错在帝王。天子怎会有错?你父王忠烈,是天子亲侄,舍命守住朝廷颜面,天子再是无情,思定边疆民气,不会惩办,必会重赏于你。”说着,宇文孝直回过身去,指着殿外左手边方向,说道:“三日之前,老朽已手札巴州刺史,调人来遣,本日中午,刺史已调派下人至山下,随时恭送殿下入京。殿下若信赖老朽,彻夜拜过祖宗,明日一早,便出发归朝,老朽余日无多,愿在这天日诵佛,为殿下祈福寿数。”
“卓妹,可有事?”文若头也不回,神采黯然道。
唐生走后,祠堂山上大雨连缀,整整下了两日,堂外积水成池,人不能过,文若卓雅只能躲进山谷当中,等放晴后,再行拜别。
文若看着宇文孝直背影,摇点头,背过身去,向前一步,双手托天,细雨缠绕而来,冰冷如针,打在脸上,文若闭眼,沉寂在回想当中。文若想起父母,想起依墨,想起这四个月来生存亡死,惭愧,无法,懊悔,惊骇,欢愉,遗憾,交叉成雨水,映入视线,恍忽间,前几日与唐生卓雅共醉落日之景,仿佛已是几十年前。
说罢,文若已是泪痕盈面,卓雅难掩情动,扑在唐生背上,哭诉道:“哥哥莫要哀伤,今后哥哥如果觉着心烦孤单,mm就算跑断双腿,也要来长安哄哥哥高兴,只盼哥哥不要死在疆场上,如遇劲敌,逃命就是,归正天子不会杀你,此后若碰到难事,不要那般打动,哥哥可知mm此时表情?”
“甚么?你也要走?为何啊?”唐生木讷瞪着卓雅,一时语塞,不知所云。
文若挑着牛油灯,见宇文孝直一如既往死睡在章怀太子画像之前。文若谨慎路过,走到祠堂檐下,望向天涯,只见天外雨势未有涓滴减少,前日在堂外泣血为唐生写下的十六字忠告,也早已不见。
“小兄弟莫惶恐,老朽有事相求,岂会侵犯?”说着,拉着文若,坐在章怀太子画像前,饮了口酒,不等文若开口,紧接说道:“几日来,小兄弟住得可好?”
至于文若,他还是那般思虑,除了改名换姓,消逝人间,也再无他法善后,只是未曾想到卓雅亦不肯随唐生而去。如此一来,兄妹三人这一别,天各一方,亦有能够成为永诀。
宇文孝直并未急着答复,双膝跪稳而坐,纸薄的身材悄悄后仰,不急不躁说道:“小兄弟,敢问你父母姓氏。”
唐生将剑鞘收回腰间,与文若卓雅一一长揖,本是跨着大步,走进祠堂正殿,却俄然想起甚么,回眸密意道:“千万记得,要手札于我。”
唐生哽咽再三,转念思考,平静道:“老先生如此高寿,莫非当年与我祖上章怀太子是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