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览恶贯充斥,众所周知,你不必为他抵赖。”文若公理凛然道。
“那百姓会如何想?”文若诘问道。
“我倒感觉何尝不是一条退路啊。”
“恰是如此,曲览畴前贪得无厌,以是,不管他做甚么,百姓都觉得曲览是在贪赃枉法,就算是朝廷圣旨下来了,又有何用?交趾百姓又有几人识得朝廷圣旨?如此一来,朝廷筹办军需所累下的骂名就扔在曲览一小我身上,您说,朝廷有没有惩办他?”
“一定啊。”
文若听后,哽咽连连,手心紧攥着一把汗,强忍内心镇静,保持平静,他万没想到,只是不经意提及这朝堂之事,竟是如此的错综庞大,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不止如此,自打文若懂事起,他意向中,那曲览在交州境内呼风唤雨,强买民粮,是多么猖獗的人物?可在方才陈富口中所谓的朝廷面前,却也只能沦为随时待毙的替罪羔羊,一想到这些,文若心不足悸,不由担忧其父的安危。
“不止如此。”陈富双手支起,舒直起家,语重心长望着门外被马车飞浮四起的灰尘,说道:“少爷您能够有所不知,曲览大人自上任以来,已有二十余年,老奴敢问少爷,依您所见,曲大人在任这二十年来,其政绩如何,百姓对其评价如何?”
“唉?”陈富像驱蚊似的摆了摆手,一声幽长的起落调过后,笑道:“少爷上述之词并非实证,只是臆断,就像您方才清算的账簿,每一笔每一道皆是严丝合缝,毫无马脚,曲览既然敢做些大手笔,那明面上肯是查不出任何端倪的。一旦朝廷究查,调派监察御史前来调查,曲览只需以重金贿之,此事便不了了之。退一万步讲,就算朝廷的监察御史查到些甚么,曲览身为从二品都督兼三品州刺史,只要他主意向朝廷请罪,花些金银,堵住御史台的嘴,百官天然会就会替他讨情,此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何故见得?”
“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杀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逼武曌还李唐神器,庐陵王显即位,为中宗。”文若倒背如流答复,脸上甚是对劲。
陈富听后也不严峻,反另有些不觉得然,他端起茶壶,行动沉缓为文若上茶,嘴上倒是闭口莫言,一字也不说。
“只不过皇上也不好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