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一回了营帐,之恺便让吴仁邦调集全部南疆将士,当着世人的面,宣称志愿请缨与扶桑一战,将来存亡祸福,毫不牵涉吴仁邦;又在现场立字为证,咬破手指摁了血印。
这三天,吴仁邦跟之恺传授了些用兵之术,以及疆场的应变之道。之恺灵性颇高,一点即悟,便能融会贯穿,大大出乎吴仁邦的料想。
一向没有说话的吴仁邦终究蹙着眉头走上来,沉声喝道:“好了,都少说两句!”
如此前商定的那般,之恺也跟着一起去了。
但是,到底是人算不如天年……
据朝廷探子密报,新派驻的扶桑军队已屯兵要塞,正在周到摆设。待与驻扎于新罗首府的先前军队会师后,扶桑雄师将在旬日以内,集结重兵进击朝廷军队地点地――崖州城。
之恺慎重点头,“吴将军也保重。”
这一支扶桑军队,在海内素有水上善战之名,有战船五百余艘,兵力六万余人。
因着吴祯儿的原因,吴仁邦比旁人更多留意着之恺,见他成日碌碌,一早便想试他一试,此番恰好借扶桑来犯,用心在之恺面前称兵将不敷,或者会令他主动说出请缨一类的话来。
围聚的将领中迸收回几声忍俊不由的轻笑。
“敢问二殿下上过几次疆场,杀过多少仇敌?”
“我发起,由二殿下临时代替王淮,统领水军渡海,与我陆军在南浦城会师,共同抗敌!”
正对峙不下时,一向沉默的之恺俄然上前两步,面向世人肃色道:“本日承蒙吴将兵力荐,我便也欣然领命。在此,我愿当着诸位的面,立下军令状,誓与两万水军将士共抵南浦。如若不能,任凭军法措置。”
他决计放低了姿势以示谦虚,将一身锋芒傲气尽敛于内。那眉梢眼角的深峻之色,竟不由得令人想到了他的父皇……
这不是伏击,而是扶桑倾举国之力的打击!
之恺沉默的立在船头,盯着火线看了好一会儿。
吴仁邦站得远远的,将世人的反应观了个遍。半晌,他拖长了声音,阴阳怪气的叹道:“罢了罢了,廉颇老矣!”
但是,崖州和南浦之间,还隔着一大片水陆要塞地――加林城。
“我感觉,二殿下说得有理。”
而之恺的首要任务,便是带领这两万雄师溯江而上,尽快到达新罗首府南浦城,与吴仁邦的陆军主力汇合。
遂有人提出要首攻加林。这座城池阵势险要,一旦霸占,则朝廷军在全部战局上,将占有赛过性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