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问道:“较之鲜儿如何?”
孔懿笑道:“愚听鲜儿说过了,诚为好诗。杨安玄未成年时便稀有首好诗传世,那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让人拍案叫绝。”
孔苗正聚精会神地写字,猛听身畔有人说话,吓得笔一抖,纸上划出一道黑线,这幅字毁了。
想到这里,颜氏笑道:“弘农杨氏,也算是王谢望族,若能将苗儿许配给杨安玄……”
孔懿一瞪眼,喝道:“除非他弃武从文,不然愚毫不会让苗儿嫁给一个朝不保夕的武夫。”
杨安玄本想问山阴孔家在朝中很有权势,曲阜孔家为何不派人前去联络。
颜氏轻声道:“妾身见苗儿在誊写杨安玄的这首诗,因而多问了两句,听苗儿的口气对杨安玄的才华非常佩服。”
孔鲜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眼神清澈,杨安玄暗叹一声,把话咽了归去。
孔鲜亦感惊奇,道:“杨兄对《论语》观点颇深,不知师从何人?”
孔府后宅,孔苗换回粗布衣裙,跪坐在席上,挥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宿世杨安玄到过孔府,孔庙、孔府、孔林范围弘大、修建华丽,面前的气象远不能与后代比拟。
杨安玄整衣揖礼,道:“弘农杨安玄见过孔兄。”
孔鲜瞪了他一眼,道:“舍弟向来奸刁,还望杨兄包涵。”
车内,杨苗银牙轻咬红唇,似喜似嗔,尽显女儿神态。
看清是母亲,孔苗撅起嘴巴嗔道:“娘,你如何走路悄无声气,吓坏女儿了。”
颜氏进屋,见女儿用心致志地在写甚么,连本身前来都未查觉。
孔鲜恍然道:“车公学问渊薄,操行高洁,杨兄能拜车公为师,实乃幸事。”
回到本身的住处,颜氏问灯下读书的孔懿道:“孔郎,家中但是来了客人?”
“愚师从临湘侯车公。”杨安玄笑道。
颜氏晓得丈夫对儿子寄以厚望,以为鲜儿能光大孔家门楣,没想到对杨安玄的看重尤在儿子之上。
看到女儿数次走 神发楞、欣然若失的模样,暗自感喟,但愿女儿的这份情思会被即将到来的北风吹散无踪。
看到女儿的神态,颜氏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扣问了几句,感受女儿对这个杨安玄很有好感。
碰到孔夫子地先人,杨安玄当然不肯错过机遇,兴趣勃勃地与孔鲜会商起《论语》来。
颜氏劝道:“方才你不是说杨安玄才学过人吗?”
“甚么”,孔懿变了色彩,“啪”的一下将书籍放在桌上,道:“如何回事,你说清楚些?苗儿如何对姓杨的小子有好感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悄悄情动
杨安玄越觉这少年人是女郎,看破不说破,浅笑道:“介弟天真烂漫,赤子之心可贵。”
杨安玄让孔鲜扶他上马,张锋牵马徐行,孔苗在顿时高兴地“格格”直笑,惹得牵马的张锋直翻白眼。
至于孔林,是孔子逝后其弟子为其守墓,子贡在庐墓边植柏、桧、楷等树,至今已稀有顷地。
“不可”,孔懿打断颜氏的话,道:“弘农杨家自杨亮开端已经弃文从武,这个杨安玄更是两次率军救济洛阳,愚不能把女儿嫁于武夫。”
那少年人听到杨安玄夸他,嘴角一翘,笑意满面。
青年人上前慎重见礼,道:“曲阜孔鲜有礼,敢问郎君贵姓大名。”
少年人听杨安玄说得风趣,“咕”的一声掩口而笑。
颜氏是颜回先人,幼时随父兄习文,晓得经义,看到此诗后忍不住赞叹道:“好诗,莫不是你与鲜儿游泰山时所做。此诗有飘然出尘之意,应当不是鲜儿所作……”
半柱香工夫,孔懿才愣住嘴,接过颜氏递过来的茶水润了润喉,笑道:“此子才学过人,如果能专门治学,定能成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