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展出不久,这位遣唐使的故里藤井寺市便建立了相干的研讨会,还发行了关于他的记念邮票。
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动,鞭策了日本社会轨制的改革,也深切影响了日本人的文明与糊口。遣唐使返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律》就是以唐律令为标准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诲轨制,开设各种黉舍传授汉学,培养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按照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鼎新礼节,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季节也主动仿效中国。
日本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团由正使犬上御田锹和副使惠日带领,这两小我都曾有入隋的经历,对中土事件非常熟谙。遣唐使团于631年11月到达唐朝都城长安,唐太宗访问了使团成员,并于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为使臣护送回日本并停止回访。隋朝时留在中国的学问僧灵云、僧旻、留门生胜鸟养等人也随使团返回阔别已久的故里。
得知唐使回访的动静后,舒明天皇非常正视,顿时构造了一个昌大的欢迎团,率32艘船只,在难波津欢迎唐使的到来。但是,高表仁登岸后却与舒明天皇为礼节题目产生了争论。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管唐使国书”,舒明天皇没法接管这个要求,两边相持不下,最后高表仁没有递交唐太宗的国书,而是立即返国。返国后高表仁遭到了唐太宗的峻厉处罚,不但被夺职了官职,并且被罚没两年俸禄。史乘评价他“无绥远才”。
2005年8月25日,独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在日本东京展出,日本天皇亲临观光。这方墓志重见天日以后,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遣唐使的研讨高潮。墓志的仆人是井真成,当年他跟着日本第九次遣唐使的船队来到中国的时候,还是个19岁的小青年。
653年,孝德天皇派出了120人的赴唐使团前去唐朝。在这艘船上,有闻名的学问僧道昭。道昭来到中国,拜玄奘法师为师,学习佛教的经、律、论,后成为日本的一代高僧。次年,孝德天皇又派去遣唐使经朝鲜半岛到长安朝贡。此次使团的副使仍然由第一次遣唐使副使惠日担负,在中日文明交换史上,惠日是一名很有进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