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想到这么多年来,关安闲对南陈朝廷始终忠贞不渝,对他萧如水本人更是关爱有加,在开皇三年间萧无垢身后,乃至将他树为“雁巢”实际上的最高首级,本身则退居幕后,甘心做他的参谋和参谋,这份知遇之恩实在令萧如水不忍弃他而去。
当晚天近半夜时分,二十名身穿夜行衣,黑纱蒙面的“雁巢”杀手翻墙潜入了杨俊在江陵的王府中,过了将近半个时候的风景,远远地躲在王府外望风的萧如水就听到院墙内里传出一长一短两声鸟叫,心头不由得一喜:这是他与部下商定的统统顺利的暗号,看来潜入府去的部下已经得了手,即将从杨俊府中接出司马珞了。
萧岩临阵畏缩,不肯强自出头率军反隋,使得萧如水在后梁国中挑拔是非,滋扰隋朝实施发兵伐陈的打算面对下落空的伤害。
固然萧岩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日见不到南陈出兵策应,就一日不肯服从于萧如水的威胁利诱,带领后梁王室和群臣起事反隋,令萧如水非常无法,但是就在张衡到达江陵传达后梁灭国圣旨后的几天里,另一个机遇就呈现在了萧如水面前:为催促后梁诸州府及各地驻军向隋朝移交权力,秦王杨俊亲身带领两万精锐隋军,分开江陵,奔赴各州府去巡查了,江陵城内只留下了江陵总管崔弘度以及临时还未回长安的张衡率军驻守。
如许想着,萧如水闪身从藏身的街角处走了出来,筹办策应那二十名部下带司马珞和了尘两人出府。
但是,十几天后,张衡奉旨前来江陵,向以萧岩为首的后梁王室及文武群臣传达了隋高祖杨坚令后梁归化,举国划入隋境的灭国圣旨,打了萧岩和萧如水一个措手不及。
在正式行动前,萧如水也命此次跟从他南下江陵的“雁巢”中部属详细刺探了杨俊在江陵府中的防卫环境,得知杨俊为加强他本人的近卫力量,特地带上了杨广调来专门对于他的白发梁默作为贴身护从,江陵王府中只要段达带人驻守,随时防备“雁巢”派人来策应司马珞和了尘返陈。
萧如水得此禀报后,心中暗喜,遂于杨俊外出巡查的次日夜晚,亲身带领二十名精锐的“雁巢”杀手前来从杨俊府中接出司马珞和了尘二人。
若不是他本身也出身于萧氏王族,与杨隋有灭国之仇,加上他的授业恩师与陈叔宝的父亲――南陈宣帝陈顼有极深的渊源,将他和萧无垢师兄弟二人皆派下山,充当“雁巢”的两在护法,依萧如水的性子,说不准立马就会弃“雁巢”和关安闲而去,重归师门隐居学艺。
不过,萧如水也想到了,不管隋朝扶立哪一名萧氏王室后辈担当后梁王位,在短期内后梁朝中的权益仍将操于萧岩之手,这就为今后鼓励萧岩反隋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
近几年,萧如水暗藏长安,耳朵里也听到过很多关于南陈后主陈叔宝荒废朝政,痴迷于和一帮文人、宫女吟风弄月的传闻,今见关安闲带领着“雁巢”的一班兄弟来回驰驱,拚尽尽力地死力迟延和滋扰隋朝发兵伐陈,而陈叔宝却对关安闲发还的奏章置之不睬,心底不由得直窜上一股凉意。
他们都没有想到,杨坚底子不给他们第二个弃隋投陈的机遇,直接用一纸圣旨外加杨俊麾下十几万兵马,就宣布了后梁灭国。
萧如水一见杨俊府中有埋伏,暗道不妙,扯起嗓子冲院墙内大呼一声,回身撒开腿就要跑。
但是,令萧如水感到不解的是,早在他从长安赶赴江陵来见萧岩之见,关安闲就已向南陈朝中通报回了信息,要求南陈后主陈叔宝增兵大江中游,随时筹办策应萧氏反隋,但是直至张衡来江陵传达了后梁灭国圣旨,都未见大江对岸的南陈军队有任何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