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开皇六年间,杨广自并州还朝后不久,就被册任为彼时新设立的淮南道行台尚书令,至今犹在兼任着这一官职。不过,他与秦王杨俊分歧,两年多来从未踏上过这片地盘半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长安城中实施着雍州牧的职责。
杨广点了点头,对王韶所言表示附和,说道:“子相所言有理,自本日起,仍由子相带领从河北南调诸将驻跸寿春,以惑敌军,同时,可传将令给秦王,请他派出水军对九江的南陈军队停止袭扰,以吸引敌军的重视力,使其误觉得我军将自中游顺江而下,对其策动守势。”
事有刚巧,隋朝伐陈的中路军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接到史祥带领江陵水军获得伐陈之役首胜的动静后,连夜从长安赶回江陵,不等接到杨广命人下达给他的军令,即命行军总管王世积带领中路军水军主力渡江乘胜而下,向驻守九江的南陈军队建议了狠恶的打击。
“还未向元帅禀报,就在元帅一行到达的前两天,寿州刺史宇文述将军带领本部人马连败南陈司空司马消难所率人马,现已进抵至大江北岸。南陈在江北已无安身之地了。”王韶回身招手表示宇文述出班,向杨广禀报导。
当下杨广与王韶及军中诸将计议已定,遂带着张衡、段达等人在淮南道行台衙署住了下来,成心命人放出风去,称大隋三路伐陈兵马大元帅晋王杨广已到达前敌,不日即将亲统全军伐陈,以达到利诱敌手的目标。
杨广早在七八年后果在京查破石屋院一案时,偶然间牵涉到了时任右卫大将军的宇文述,导致他被贬到了江淮来做刺史,内心深处本就对宇文述怀有一份歉意,此时听王韶提及宇文述率军才将南陈军队摈除到了大江以南,不由得起家离座,走至宇文述面前,冲他抱拳一礼道:“不料本帅还未至前敌,将军就率军获得了东路军对南陈军队的首胜,请受杨广一礼。子相,马上传本帅将令,宇文述擢升寿州行军总管,上报朝廷赐印。”
前些时分开东都时,隐然已见伊洛两条河中有冰凌飘浮,可一踏上江淮间的地盘,劈面吹来的倒是带着些许暖意的轻风。从淮河之滨直到进入寿春城内,到处可见绿草萋萋、朝气勃勃,与大河两岸满目毕是枯黄萧瑟比拟,浑似进入了一个迥然分歧的天下。
“南陈那边比来可有甚么动静?”杨广一边表示张衡从王韶手中接过厚厚一摞花名册,一边向王韶扣问道。
宇文述没想到杨广初至寿春,就颁下将令,将本身从州刺史擢升为了寿州行军总管,忙躬身谢恩推让道:“末将谢元帅擢拔,然末将既兼任行台兵部尚书一职,率军击溃敌军本是分内之事,不敢领受元帅的例外恩情,请元帅收回成命,以待来日奖掖有功之将士。”
因不测埠在东都郊野长亭当中从封伦口中得知了焦二一月前已跟踪高连升南下,目前消息全无,杨广偶然在东都多做逗留,仓促赶往东都洛阳插手罢苏威等报酬他设摆的拂尘宴后,只在东都城内住了一晚,次日天明即带领五百骠骑解缆南下,径直赶奔寿春而来。
王韶等人将杨广、张衡、段达等人让至行台衙署议事厅分班次落座,殷勤地向杨广扣问了一起上的路程以后,挺身站起,正色禀报导:“禀元帅,自去岁至今,连续从各地集结至寿春的军队共有十五位行军总管带领的九万多兵马,加上原受淮南道行台节制的十三位行军总管下辖的十万多兵马,东路军可供元帅直接调剂批示的兵马总计约二十万人,此中水军近三万人,大小战船两千多只。现有各路兵马的花名册,敬请元帅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