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里,有闻思者和修行者。作为闻思者按规定必须插手测验,应当以各种辩论体例来决定,然后窍诀修行者应当常常内观自心,修行也比较首要。客岁我在尼姑经堂给藏族老年尼众传讲了一些密法的修法,我当时感觉她们大多数人已经根基上熟谙了赋性,但厥后却没有持续修持。若熟谙赋性后能持续修持,我信赖依托传承上师的窍诀和加持,证悟赋性并非非常困难。”
我们还敢鄙弃那些干不好行业的人吗?实在只要没有真正剥离自心的假装而实现自我超出的话,从这个层面来阐发,统统人的本质都一样,都是为了满足自我而行事,正如“乌鸦落在猪身上一样样的黑脊背”,谁说谁呢?本身站在品德的点上指责别人的非品德,而品德与非品德的本质并无分歧,皆是为满足自我。
看看,这就是差异。我本来是怜悯,乃至感觉这类怜悯的行动是一种高贵,与上师这类划一心比拟,还差得远。
“佛并没有敌对痛苦的态度。在四圣谛里,佛向来没讲过你要去处理或者去丢弃痛苦,佛只讲过,你要晓得痛苦。你去晓得痛苦并不即是你去丢弃掉痛苦,晓得痛苦表示你要体味痛苦,而你真正需求丢弃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的成因,也就是我们的烦恼。佛教徒凡是以为佛是一个超人,他来了,便能够把我们的痛苦断根,这并不是佛去除痛苦的体例。佛去除痛苦的体例是奉告你如何的修心,如何去制止制造痛苦的成因,换句话说,佛并不是教你如何去医治痛苦,而是教你如何去制止把痛苦制造出来。”
“为甚么我们随时要找事情来占住我们本身呢?一个更微细的启事是我们不肯意去真正体味孤傲的状况。孤傲,或者说被别人忽视,是人类非常惊骇的一种状况。为甚么我们惊骇孤傲?”
这一段话,我需求几次影象下来,实在,所谓的自我,是在与其他事物的干系中制造出来的。如果按这个别例了解老马的实际也没错:统统社会干系的总和。当落空这些干系,变得孤傲,就会误觉得,丧失了自我。
“现在很多人的烦恼为甚么总不能灭尽,首要启事是与本身的修行有密切的干系。你能够熟谙以后,没有持续去修持。上师本来给你讲过,你就已经熟谙证悟了赋性,但过后,本身还应当每天都不间断地修。或许之前证悟的常常会闪现,或者是不闪现,但不管如何,只要本身的修行没有间断,我信赖今后逐步必然会成绩。”
上师第一个观点,是警告我们,不要贴着自我标签的修行:“很多时候,我们戴着自我假装的面具,以满足自我虚荣为目标而展开所谓的修行。是以,不要以为贴着自我标签的所谓修行人就必然要比妓女高一等,和妓女比拟,我们所谓的修行也只是满足自我的另一种体例。妓女以五欲来满足自我,只不过是把五欲阐扬得更较着一点,而我们倒是寻求了别的一种大要上跟欲望不太挂钩的行动来满足内涵的自我,此二者从本质而言并无不同,都是以满足自我为终究目标。以是,如果从满足自我的角度来察看,王宫大臣、人间学者、善人、恶人等都是一样的,谁比谁并没有初级多少,固然寻求的门路分歧,实则殊途同归,都是在为自我而办事。”
偶尔也听其别人说,上师要传法了,传法之前,有皈依授戒的典礼,说得我内心中不由镇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