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亲娘的脾气,贺凇也觉头痛。
平国公余怒未消,哼了一声:“我倒是想管,母亲的脾气你又不是不晓得!现在一意护着阿谁混账,要为他定下这门婚事!你让我如何办?”
宣和帝如有和亲之意,会令谁远嫁?
老可汗思来想去,决意将可汗之位传给胞弟卜赤。卜赤和老可汗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是老可汗最忠厚的左膀右臂。
峻厉的太夫人,到了孙子这一辈,恰好格外娇纵。特别是贺祈,纨绔的恶名,隔着千里都传到边关来了。
可见兄长内心,对嫡子贺祈的希冀甚高。
平国公暗叹一声,转而将话题扯了开去:“鞑靼客岁大败一场,本年停战乞降。国书呈至朝廷,鞑靼太子想求娶公主,为表诚意,只领了两百亲兵入关。不出两个月,鞑靼太子一行人就能到达都城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便可领现金!存眷微信.公家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是嫡出的寿宁公主?还是庶出的康宁公主?
提起宗子,贺凇目中有了笑意,口中却道:“二郎年长几岁,三郎还小。待娶妻生子后,性子沉稳下来,定会有出息。”
贺凇点点头。
当年柔嘉公主嫁去鞑靼,大楚和鞑靼停战了五年。边关也可贵安静了五年。
对贺袀的夸奖之意,毕露无疑。
如果贺祈率性混闹下去,便是请封了世子,也一定能服众。
嫁一个公主,换来几年的疗摄生息,如何看都是极合算的事。
现在,鞑靼太子已十八岁。
“大楚只要两位公主,不知皇上是否舍得爱女和亲远嫁。”贺凇低语道。
贺祈幼时聪明过人,天赋出众。可惜被娇纵过分,很有越长越歪的趋势。平国公口中不说,内心倒是恨铁不成钢的绝望。
公主远嫁和亲,在大楚朝并不鲜见。边关长年兵戈,每年不知要死多少军汉,还要耗损大量的赋税。为了征丁养军,大楚朝国库年年空虚。
贺袀幼年有为,颇得皇上喜爱,又有大皇子撑腰。对贺祈岂能心折口服?
这位鞑靼太子的亲娘,是柔嘉公主。
柔嘉公主是宣和帝的mm,二十年前和亲远嫁给了鞑靼可汗,做了大阏氏,三年后生下一子,取名癿加思兰。
身为一个勇武好战的天子,宣和帝向来没有放弃扩大国土完整将关外草原收归大楚的设法。不过,这明显不是朝夕之事。
平国公原配朱氏死得早,这些年,平国公只纳妾室,并未续弦。妾室生再多的儿子,也是庶出,涓滴摆荡不了贺祈的职位。
老可汗一死,卜赤做了新可汗。按着鞑靼风俗,顺理成章地接办了老可汗统统的阏氏。柔嘉公主忍辱委身新可汗,将儿子扶养长大。
一锅热粥,一盆馒头,数道菜肴。被兄弟两个一扫而空。
鞑靼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以强者为尊。一个九岁的孩童,明显没法担起可汗的重担。
老平国公早逝,他们兄弟都是太夫人一手养大的。太夫人信奉“儿子不打不成才”的原则,管束儿子从不手软。兄弟两个也一向孝敬听话……
“便是和亲停战,边军也毫不成懒惰。”
平国公吃了十成饱,内心的愁闷和肝火也垂垂散去。忽地对贺凇叹道:“三郎有二郎一半懂事争气就好了。”
贺凇神采一凛:“大哥说的是。”
“算了,不说这些。”平国公深深呼出一口气:“我本日提也提了,程军医不肯点头,可怪不得我。我写信将此事奉告母亲一声,接下来他们祖孙要如何,我也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