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任说:“现在人们只顾寻求物质享用,浑身铜臭,可财帛再多又带不走,目光短浅而局促,掉到钱眼里拔不出来,真是可悲,我已年老,统统都已看淡了,常日里种莳花、写写字,感觉糊口舒畅,有如醍醐灌顶。”
“切!你能美意?”
“算是吧,曾经打过几次交道。”
“嘿,知音呀,后生可畏。”
“嘻嘻,真鬼,我又被你算计了。”
“感谢寄父教诲,可长青上千人等着吃法,我不敢歇呀。”吴蔼琴坐到周主任身边,密切地挽着他的手,“没有寄父您的帮衬,我也没有明天,感谢寄父,我今后必然改正,向您老学习。”
周主任家装潢简朴,家具老旧,并且没有几件像样的当代化产品,电视机是29英寸的老式创维,冰箱也是锈迹斑斑,屋里非常闷热,但却连个空调也没装,吹的是登时式电电扇,取水器也是热水瓶代替,典范的80年代家庭气势。
“胡说,美意当作驴肝肺。”
“切,老的老了,还故弄风雅,不晓得的还觉得他真有多牛呢。”吴蔼琴内心像吃了苍蝇很不是滋味,是以心下对周主任鄙夷。
“这可不可,我看如许吧,把刘俊东和胡非一同派到你的身边,当你的贴身保镳,他们俩是一等一的妙手,尽可放心。”
中午用饭时,周主任兴趣盎然,与郑东几次举杯,两人干完了两瓶五粮液,而吴蔼琴和周主任的老伴除了吃菜和喝着饮料,中间连句插话的机遇也没有,周主任和郑东仿佛把她们俩当透明人似的,不照不睬。
“当然。”
“呵呵,这还差未几。”周主任拍拍吴蔼琴的手,再请郑东喝茶,“郑东请。”
“如何防备?既然防不堪防,那还不如不防。”
“周主任您过奖了,我是大胆点评,不敷之处请您多多包涵,献丑了。”
“呵呵,这个糟老头。”周主任老伴笑得更欢。
“是,女儿必然服膺,一偶然候就来看您。”
“哦?你也喜好书画。”周主任来了兴趣,手指墙上几幅山川国画,说:“这是我近两月新创作的两幅拙作,明天赋裱好挂上,你看有甚么不敷之处?”
“不客气,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学习。”
“不要,一个胡非我就受够了,又来一个刘俊东,那还不把我烦死?”
“谢倒不必,今后常常来看看我这个糟老头子就好了。”
“那画出自中国书画研讨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陈欣之手。”
“能做甚么,做几个蜡像。”郑东付之一笑,“我们来个掩耳盗铃。”
吴蔼琴调侃道,“知音,周主任碰到知音了。”
吴蔼琴深感吃惊,她未想到郑东能把周主任的画批评的天花乱坠,这使得她大开眼界,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因为她不懂书画,是以不知郑东批评的是否到位,但看周主任的高兴,心想郑东把话说到周主任的内心上了。
“真是孺子可教,后生可畏,啧啧……”周主任看着郑东的脸庞,爱好地点点头,“酒逢知己千杯少,诗向会人吟,我们中午一醉方休。”
“哦”,但吴蔼琴脑筋里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去蜡像馆做甚么?”
“……”,郑东窘红脸,“让您见笑了。”
吃罢午餐,郑东和吴蔼琴告别周主任和他的老伴。周主任对郑东难舍难分,亲身送郑东到院门口上车,而后目送吴蔼琴开着轿车远去,直到吴蔼琴开的轿车消逝在路口了,他还余味未消,大发感慨。
“感谢周主任,您请。”郑东端起茶杯向周主任示下礼,而后哑了口茶水,再就屋内的书画向周主任就教,“周主任闲情逸致,气势高雅,令小的佩服,若周主任不弃,但愿周主任您能收下我当门徒,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