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沐晚来讲,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迎宾房里的羽士凡是被称作“号房老爷”――“号房老爷”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年羽士,修为全无,是个隧道的凡人。但是,入乡顺俗。连张师叔如许的筑基修士此时也不得不平尊称他一声“号房老爷”;云游羽士来挂单,“号房老爷”除了详细扣问姓名、来源、师从背景、挂单刻日以外,还要当场测验一番――他点出一篇道经,挂单者按要求背上一两段;测验合格了,“号房老爷”才会取出一张黄色的纸条,在上面填上挂单者的姓名和安排留宿的院落。
怪不得师叔侄二人穿戴不俗,却连件承担行李都没有。年青羽士掂了掂碎银,点头应下。
“唔,这铁板桥还不错。”张师叔点头略赞。见沐晚张着小嘴,满眼冷傲的盯着铁桥看,他低头悄声奉告身后侧的沐晚,“铁板桥里掺有少量的铁精,已不凡铁,非常牢实,并且风雨腐蚀也等闲不会生锈。”早在官道之上,他不但放缓了速率,也大大拉近了与沐晚之间的间隔,并且不再利用去尘术。现在,两人皆风尘仆仆,看上去与平常的羽士带着小门徒云游在外没有甚么两样。
“你无妨说说看。”年青道人点了点头。
道观前有一片参天古木。在炎炎夏季里,刚一走进这一片富强的古树林,盛暑尽消,沐晚只感觉全部身心都温馨了下来。
一行三人沿着三尺来宽的石板路,越走越清幽。
后院比前院大很多,打算得井然有序,一大片青砖小院按天、地、玄、黄,被狭小的青石巷道分别红为四块。走了约莫半柱香的工夫,年青羽士终究在最端头那道半旧的竹门前站住:“到了。”
师叔侄二人一前一后,急奔前行。晌午过刚,便已达到陈关渡的东城门。
年青羽士的办事效力很不错。傍晚时分,他便用竹箩筐满满的挑了一担东西过来。
“柴火要到明天早上才有。如果道友需求,我还能够一并送些新奇的果蔬过来。”见张师叔二话不说,照单全收了,年青羽士的一双眸子亮晶晶的。
“俗世当中,确切难以寻到如许一处修心养性的地点。”张师叔带着沐晚直接去偏殿的迎宾房挂单。
“怪不得敢露天放着,也不怕风吹雨打的锈坏了。”沐晚恍然大悟。陈关渡的护城河,以及护城河之上的十二座铁板桥是大周之最。宿世,沐晚从未分开过都城,只是从一些描述大周地理风采的闲书上读过相干记录。她读后,还曾感慨‘文人好夸大,言之过火’。世上城门千百座,哪有能超越都城的?现在,亲身临其境,方知书上的描述远不及实际之宏伟壮观。足以见,宿世的她号称“都城第一才女”,也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眼界与表情皆犹似井底之蛙。
隆冬时节,又刚过晌午,城内房屋、人丁稠密,这个时候,恰是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候,远不及城外的风凉。过了城门,越往城内,门路两旁的酒坊店铺越多,但是,路上行人未几,且大多行动仓促,是以,大多数的店铺里只要几个小伴计闲坐,并无客人帮衬。
好香的荷花!沐晚忍不住伸长脖子往院墙内里张望。
年青羽士指着它,提点道:“这里离伙堂甚远,道友如果来往费事,能够在这里自行开伙。每天早上,我们会送一担水过来。不过,锅碗、柴火等都需道友自备,也能够托我们购买。”
门中间的院墙下还搭有一个土灶。灶旁有一口半人高、带圆木盖的酱色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