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锦年还没重视到背后趴在窗上的穗穗,只顾着一个一个地给宝贝面段印上斑纹,待将统统面段都印好,累到手都酸了,伸着两臂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可当想到这些梳儿印很快会化作叮铛铛的铜板,内心刹时就变得甜滋滋了,也就顾不上歇息,热好油锅,将这些小东西挨个放出来。
他正这么想着,只听得灶间热水“咕噜、咕噜”的响起气泡,远处又有人大声唤着“小年哥儿,小年哥儿!来碗面!”,余锦年才从怔愣中回过神来,忙快手快脚地兑了一碗杂酱面,给前堂送去。
这一看却不要紧,只见那香车锦帘一撩开,走下哪是一名小仆人,而是两位姿容婀娜的蜜斯,一名穿戴碧一名披着青,一个小巧活泼一个则文静高雅,二人走动间香粉飘袅,足畔生莲,的确是让这巴掌大的小面馆“蓬荜生辉”了。
“这……”余锦年蹙眉思虑,奇特了半晌俄然讶道,“天然为了都雅呀!如何,欠都雅吗?”
“先生?”余锦年回过神来,见王墨客也在神游天外,就又唤了声。
整整齐齐、方方块块,甜香松糯的雪花糕便做好了。
他清算好厨房,将一舀糯米放在净水中浸泡着,便跑到店前开业下板,不一会儿,就陆连续续有门客出去了。有些熟客见本日店外的小食摊还没支起来,打趣地笑他:“小年哥儿,是不是又赖床犯懒了?”
至余锦年来时,传闻已吐过几次血,人也肥胖得脱了形。
余锦年谢过了王墨客,将手绢叠好收在账台上面,内心揣揣道,这位神仙偶像名誉怎的如许大?
余锦年连字儿都认不全,更不说是读诗了,味同嚼蜡地看了几页,囫囵地记了几个新字的形状。甚么,问这诗和那诗到底甚么意义?……对不起,他看不懂。
大师都昂首不见低头见的,虽没见过如许的卖法,纷繁别致了一会儿,却也没人厚着脸皮沾这一小碟黄瓜的便宜。
看来这追星是自古有之,且狂热度与当代比拟有增无减啊。
但凡是当世美景处,当然是少不了文人骚人的萍踪。每年初秋,才子才子们齐聚青鸾台,斗诗比文,一展文采,拔得头筹者天然是风景无穷。
有人笑问:“小年哥儿,你给讲讲,明天这糕又有甚么花样?”
余锦年顺着唱卖声追了一条街,脑筋还没回转过来,就老诚恳实地伸了一只手出去……然后他就见卖果仁的阿郎朝他手心抓了把生瓜子。
这么前后跑了几次堂,收了几次账,之前用来做“梳儿印”的面也醒好了。
他今早想出的吃食,名叫“雪花糕”。
来买雪花糕的街邻们乐得笑起来,纷繁点头:“都雅的,都雅的。不但小年哥儿的技术都雅,人也都雅!”
笑起来更都雅了,丫头红着脸心道,她瞥了余锦年一眼就仓促进车里问了回话,过会又钻出个头来遥遥喊道:“妥的!劳烦小老板了!”
这一梦搅得余锦年浑身怠倦,天刚漏了白,他便满面倦容地醒了过来,睁着眼听窗外公鸡鸣了三次,才勉强地打起精力,用冷水盥洗后,忙拐进厨房和面烧水,单独筹办一天的面食谋生。自打徐二娘病了,店里支出垂垂抵不上药钱,之前的跑堂小二只能辞了,是以这里里外外都只残剩锦年一个劳力可用。
余锦年眼睛一弯:“本来在这里……穗穗!”一转头,他眼疾手快地将小丫头偷食儿的手挥开,“刚从油锅里捞出来,不嫌烫?烫着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