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症第十
参竺典 大地理单腹胀 实难除 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
气上呛 咳嗽生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补天手 十二方 越婢汤、防己茯苓汤、越婢加白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蒲灰散、 芍桂酒汤、桂枝加黄 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枳术汤、附方《外台》防己黄 汤。
中心健 四旁如 喻嘉言云∶执中心以运四旁,千古格言。
八冷痛 理中全 冷痛∶身凉、脉细、口中和,宜理中汤,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呕者,吴茱萸汤主之。
五悸痛 妙香诠 悸痛,即虚痛也。痛有作止,喜按,得食稍止,脉衰弱,宜妙香散或理中汤,加肉桂、木香主之。
痨损积 内撞鸣 痨伤、咳嗽,主乎内也。二者不治,至于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鸣矣。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非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见效哉。
若河间 专主火 金・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事迹俱详《金史・方技传》。主火之说,始自河间。
肾水亏 六味拟 六味地黄丸为补肾水之主方,景岳左归饮、左归丸亦妙。推之三才汤、八仙长命丸、都气丸、天王补心丹,皆可因症互服。
胀闭痛 三物锄 腹满而痛,若大便实者,宜《金匮》浓朴三物汤,行气中兼荡实法,以锄其病根。
温肌腠 外清闲 血之流溢,半散于脉外而充肌腠外相。
痢门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反面,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若概觉得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堕入变剧者。
日一发 亦无伤 邪浅则一日一作,邪深则二日一作。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金水母 主诸坤 肺属金而主上,肾属水而主下,虚喘为天水不交之危候,治病当求其本。须知天水一气,而位乎天水当中者,坤土也。况乎土为金母,金为水母,危笃之症,必以脾胃为主。
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徐尤着 本喻昌 徐彬,号忠可;尤怡,号在泾。二公《金匮》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祯中以推举入都,卒无所就。遂专务于医,着《尚论篇》,主张过分,而《医门法律》颇能阐发《金匮》之秘旨。
肺如钟 撞则鸣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体属金,譬若钟然,一外一内,皆以是撞之使鸣也。
姜细味 一齐烹 《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太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人不成不沉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匮辨注》有论。
阴水盛 加桂姜 五皮饮加干姜、肉桂、附子之类。
各医书 伎止此 苦寒败胃及辛热耗阴,固不管已。即六味、归脾,何尝非流俗之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