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苏饮 治气痛。统统感冒俱佳。

大顺散 治阴暑,即畏热贪凉之病。

生脉散 却暑良方。

大黄(非常,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二两) 干地黄(十两) 虻虫(一升) 水蛭(一百个) 蛴螬(一升) 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愚按∶以搜血之品,为补血之用,仿于《内经》四乌 骨一 茹丸。张路玉以此丸药料及鲍鱼入绒毛鸡腹内,黄酒、童便煮烂,汁干,将鸡去骨取肉,同诸药悬火上烘干为末,加炼蜜为丸。每服二钱,以黄酒送下,日三服。代 虫丸甚妥。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陷落。胸腹喘满,不能转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渐利而愈。

暑症方

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水肿方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归脾汤 此方补养后天第一药。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梦健忘,七情所伤,遗精带浊,及女子不月等证。

禹余粮丸(《三因》) 治十肿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急,小便倒霉,但是水气,悉皆主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臌胀之要药)。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贞元饮(景岳) 阴血为阳气之按照归,血虚则气无所按照,时或微喘,妇人血海常虚,多有此症。景岳方意在济之缓之四字。济之以归、地,缓之以甘草,很成心义。古人加紫石英、黑铅之重镇,则失缓之之义;加沉香、白芥子之辛香,则失济之之义矣。且此方非为元气奔脱而设,时医每遇大喘之症,必以此方大剂与服。气升则火升,偶得濡润之药,气亦渐平一晌,旋而阴柔之性与饮水混为一家,则胸膈间纯是阴霾之气,其人瞬息归阴矣。吾乡潘市医倡此法以局人神智,无一人悟及,诚可悔恨!熟地黄(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身(三四钱) 炙草(一二三钱)水三四杯,煎八分服。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验。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上可消痞,下可止泻。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非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杏子汤 脉浮者为风水,发其汗即已。方阙,或云即甘草麻黄汤加杏仁。

七气汤 治实胀属七情之气者。

胃苓散 消胀行水。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附隔食体例∶《人镜经》曰∶《内经》云∶三阳结谓之隔。盖足太阳膀胱经,水道不可;手太阳小肠经,津液干枯;足阳明胃经,燥粪结聚。以是饮食拒而不入,纵入太仓,还出喉咙。夫肠胃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五七日不便,陈物不去,新物不纳,宜用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后用脂麻饮啜之。陈腐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营卫昌,饮食自进矣。

推荐阅读: 赏金猎手     混沌丹神1     科技大仙宗     叔,你命中缺我     爆宠小狂后:皇叔,太闷骚     娇妻记     狄仁杰奇案     废材逆袭:冰山王爷倾城妃     荒州王     第一药膳师:冥帝,请接招!     攻心庶:神医毒妃倾天下     零人之幻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