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河间) 治统统暑病。
方见《亲信痛》。
防风通圣散 治热风卒中,外而经络手足 ,内而脏腑二便闭塞,用此两解之。较之三化汤较妥,亦为类中风实火治法。所用表药,火郁发之之义也;所用下药,釜下抽薪之义也。
川贝母(一钱五分,切片不研) 沙参(三钱) 丹参(二钱) 川郁金(五分) 干荷蒂(三个) 砂仁壳(四分) 杵头糠(二钱,布包) 茯苓(一钱五分) 石菖蒲(四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风引汤(《金匮》) 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 ,日数十发。
清暑益气汤(东垣)炙 (一钱五分) 人参 白术 苍术 青皮 陈皮 麦冬 猪苓 黄柏(各五分) 干葛泽泻(各二钱) 神曲(八分) 炙草 五味(各三分) 升麻(三分) 归身(三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七分服。
蒲灰散(《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熟地 远志 山茱肉 巴戟天 石斛 石菖蒲 五味子 肉苁蓉(洗) 肉桂 麦冬 附子茯苓(各三钱)加薄荷叶七叶,水二杯,煎八分服。此体例在轻煎,不令诸药之味尽出。其性浓厚,以镇诸逆;其气味轻清,速走诸窍也。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钱)川芎(一钱五分) 杏仁(十三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水三杯,煎一杯,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脸孔浮肿。
胆南星(寒腻大伤胃气,且能引痰入于心包、肝、胆以成痼疾。制一二次者力尚轻,若九制则为害愈酷。) 枳壳(耗散元气,痰盛得此,暂开少顷,旋而中气大伤,痰涎如涌。) 石菖蒲(能高兴窍,心窍开则痰涎直入此中,永无前程。) 半夏(此药虽能降逆开结,但与胆星同用,未免助纣为虐。) 秦艽 羌活 天麻 羚角 防风 钩藤钩(以上六味虽风证所不忌,但无要药以主持之,亦徒成糟粕无用之物。) 天竺黄(真者可贵,然亦治火痰之标品。) 僵蚕(虽祛风之正药,但力薄不敷恃。) 牛黄(虽为风痰之灵药,然与胆南星、石菖蒲、枳壳同用,则反引痰入于心窍,驱之弗出矣。) 竹沥(以姜汁和之,虽能驱经络之痰,而与胆星划一用,不得中气之输布,反致寒中败胃之患。) 甘草(虽为元老之才,但与诸药同用,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亦无如之何矣。)以上诸品,或作一方,或分作二三方。患者误服之,轻者致重,重者即死;即幸免于死,亦必变成聪慧及偏枯无用之人矣,戒之!
火线止汗,是治黄汗之正病法。此方令微汗,是治黄汗之变症法。
苏合香丸 治注痛。
胀满蛊胀方
因风而病水也。
大黄附子汤(《金匮》)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七气汤 治实胀属七情之气者。
香附(二钱,制研) 紫苏叶(三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加生姜五片,水二杯,煎八分服。肉痛,加元胡二钱,酒一盏。
愚按∶正水《金匮》未出方。然大纲云∶脉沉迟外证自喘,则真武汤、小青龙汤皆正治之的方,越婢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亦变证之备方,桂甘麻辛附子汤加生桑皮五钱、黑豆一两,为穷极之巧方,此正水之拟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