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第2章 魏武挥鞭
这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场死战,是以两边都要争夺中间力量。袁绍先派人来招降张绣,贾诩却自作主张对使者说:费事足下向袁本初道歉,就说他和公路将军(袁术)兄弟尚且不能相容,还容得下天下国士吗?
张绣是占有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小军阀,也是曹操第一个要捏的软柿子。事情开端时出奇地顺利。建安二年(197)正月,雄师刚到宛城,张绣当即投降。实施“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不到半年,就兵不血刃大获全胜,曹操不免飘飘然。
袁术没有体例,只好又掉头返回淮南。逃到离寿春(今安徽寿县)八十里的江亭时,终究一病不起。当时合法六月,骄阳炎炎,盛暑难当。袁术想喝一口蜂蜜水,也不能够,厨房答复说只要麦屑可吃。
曹操却要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起码不能再走东汉的老路,政治上也必须有所更新。他在战后公布一系列的法律,主张按捺兼并,以法治国,唯才是举,乃至提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服从”的观点,就是证明。[52]
底子是甚么?一是公理,二是气力。气力当中,又起首是经济气力。有了公理的旗号,就师出驰名,也就能克敌制胜,这就叫“兵义者胜”。有了经济的力量,就财大气粗,也就能进退自如,这就叫“守位以财”。
七月,袁绍军进阳武(今河南原阳)。八月,袁军又逼近官渡,沿沙丘安营扎寨,东西连绵数十里。曹操无路可退,便也安营相向,战役进入相持阶段。
许攸毫不客气地说:不对!重讲!
换句话说,董卓是旧次序的粉碎者,袁绍是旧次序的保护者,曹操是新次序的扶植者。以是,曹操和袁绍要结合起来反对粉碎次序和扰乱天下的董卓,却又会在董卓以后分道扬镳,乃至决一死战。
袁术是本身找死。他从孙坚手里获得了大汉王朝的传国玉玺,便自以为天命在身,竟在建安二年(197)春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称帝。[25]
不过,曹操和张绣都没想到贾诩另有大行动。
这时,袁绍号角称十数万众,曹操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他本身也心力交瘁。玄月的一天,曹操见运粮的士卒疲于奔命,竟脱口而出说:再过十五天,我必然为你们拿下袁绍,再也不让你们如许千辛万苦![44]
贾诩说得没错,机遇也说来就来。
王允决然聘请吕布插手他们的行动,担负杀手。
当然,曹操也做出了让步。他晓得这个时候不成跟袁绍翻脸,便上表辞去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
天子的灯号并不能代替兵器的攻讦,军阀的天下只能靠铁马金戈打出来。
如此混乱的局面,对国度和民族当然是不幸,却给了争霸的关东诸侯一个极好的机遇,同时对他们也是一次严峻磨练,既磨练他们对国度民族是否虔诚,也磨练他们可否抓住机遇生长强大。
奉天子以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