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巡查帮众渐远,百知子方才原路返回甬道绝顶,反身向另一条甬道前行。其间无火无光,含混难行,百知子加了十二分谨慎,徐行?向甬道深处。仅只十余丈便是到达绝顶,其间既无内洞,亦无石穴,一座石壁横于面前,百知子伸手在石壁之上悄悄敲打一番,应手反响俱是坚固石壁之声。
百知子将徐水流土阵之经历诉于詹琪,詹琪一则于洞顶字书不解,再者于内洞水池亦有所迷惑,心下暗自盘算主张,如遇机会,本身定当再探此处。思至此处,于妙儿忽又从旁言道,“父亲可还忆起当年詹大侠交托之德道经,女儿现在又得了一本,貌似仅缺一本,亦便可参端倪。”
现在,百知子不由忆起竹书编年当中于虞舜在雷泽之处建立部落之记录。舜王当年以孝道闻名天下,唐尧既有选定此人禅让天下之念。继而派出四柱之臣考查虞舜为政之能。是故四柱之工部臣开铎既至虞舜所居之雷泽。
百知子闻言,自是取过当年之德道经,一并交予詹琪,“你我叔侄几次相遇,俱是行色仓促,乃至此卷书方今之时才得交还与你。”詹琪接过两本德道经,谨慎放入怀中,待集齐三卷,请百知子等众前辈共同参详。
只缘当初梁纯生在飞度流土之时,偶遇冷月轩铜针之袭,是以鉴定此处必有冷月轩眼线,如不出所料,这徐水周遭必是以这曹操疑冢作为根底地点。是以百知子只得于洞窟以内几次勘查,亟欲寻得机窍地点。
谁料,一燃烧光呈现于甬道另一头,百知子晓得此处躲无可躲,只得使出壁虎游墙之功,紧贴于石壁之上,那两命帮众仅只入洞三丈不足,用火把向此处晃了晃,已是回身拜别。百知子不由更是坚信,此处却无别的机窍,正欲游下石壁,忽被洞顶一处极其光滑之处吸引住视野,一行小字映入目中。
百知子跌落之深穴恰是当初匠人窥得之深洞,现在所落实地,乃是被匠人挖穿之第二层洞窟,是以上层洞窟并无机窍,仅只掩人耳目罢了。试想,遇此景象惟愿捐躯取义之人并未几见,且又能惊而不慌,窥得此中门路者仅只凤毛麟角罢了。
思至此处,百知子发挥轻功,借洞内火把光照明暗不均之上风,向洞内飘去。及至仅距那两命帮众一丈之遥,收住身法,埋没于暗影以内。帮众于内奸侵入洞中犹有未觉,只自于巡查范围内来去踱步。
本来此处倒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当年制作之时,能工巧匠堆积于此,上有流土,土中筑屋,如遇盗墓之人亦是天然樊篱,且流土下落深穴以内,不虞洞窟被埋葬,是以本欲以此处作为墓葬地点。然挖掘当中,竟有一名工匠挖掘过深,竟是挖通了天然培养之第二层洞窟。
以汉魏一代墓穴葬制,此为透甬,极易遗祸后代,是以只得将其建作疑冢之一。
百知子提运傲笑内罡,足下轻身功法尽皆使出,紧贴甬道洞壁,徐行向熟行去。约莫七八丈风景,方才见得五丈间隔远近甬道竟是一分为二,此中一条甬道似有火光明灭,借着微小之光,百知子回顾望向来路,现在方才晓得此疑冢倒是设想奇妙。
一次,瞽叟以房屋需求补葺为名,命虞舜爬上屋顶加缮稻草,瞽叟与傲倒是于空中之上撤去爬梯,继而将茅草房扑灭,幸亏虞舜身背庞大斗笠,竟是以此做翼呼扇而下。不久以后,瞽叟又命虞舜下井取出泥沙,虞舜自是服从而行,到得井底,瞽叟与傲竟是在井上抬土埋葬,虞舜只得自井中另辟门路,逃出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