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子熙这个别例,是个良策。我这就去信给几位故交,如果他们能来晋阳,此次防治疫病就更有掌控了。医寮之事,你要细心留意,那些和尚才是关头地点。务需求让他们晓得防疫方法,教给百姓。对于帮工杂役,也莫说医理,只提佛祖!”
跟着这些话,灰尘飞扬,蹄声交叉,的确比中间的校场还要狼籍几分。
看着那人狼狈不堪的从地上爬了起来,梁峰这才放下了心,不由对这些预备役马队们深表怜悯。有这么个教官,可有他们受的。不过本身现在也是穷,全套设备搞|起来,恐怕心不足而力不敷啊。
姜太医摇了点头:“这些东西,迟早都会传出去的。想要引钟、顾几家前来晋阳,唯有师父留下来的伤寒心得。”
“不不!布巾不能反着带!只能单面朝上!统统人都穿好你们的麻衣,热也不能脱掉!每天至罕用热水净手三次……这是,这是佛祖的旨意!”
“是子熙的信到了。”姜达二话不说,把信递给了姜太医。
姜家师承王熙一派,王熙本就是名医,官拜太医令,又重新编撰了《伤寒论》一书。他对于伤寒的心得感悟,天然非普通人可比。如果有这个做引,那些名医,说甚么都会来晋阳看看!
悄悄叹了口气,梁峰道:“先让他们练着,马蹄铁估计还要些光阴才气打好,先用府上的马尝尝结果,好用了就考虑给战马设备。不过这些马队的空中练习也不能忽视,要让他们上马能冲阵,上面能迎敌才行。”
姜太医却缓缓点头:“伤寒可不是一家之疾,而是关乎统统人的性命。当年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就是想让它流芳百世。我师重新编撰《伤寒论》,也是一样的事理。如果因为流派之别,敝帚自珍,才是枉顾先师的志愿!达儿,医术能够世代精研,但是救人之心,才是医者的底子地点!”
“如此甚好!”
收回视野,姜太医从一旁抽出几张纸来,写起手札。很快,几封信从晋阳递往了周边县郡,又有更多的信送了返来。看到了姜家的热诚之心,又有几个医者能够无动于衷?越来越多的车架,向着晋阳医寮飞奔而来。
另有那些刺史府指派的医者,用起来也不那么顺手。要不对付了事,要不医术堪忧,现在医寮中还是姜家一系作为顶梁柱。但是病患这么多,祖父都已经累病了,再如许下去,如何是好?
这恰是姜达心中所想,他立即道:“我会给上面管事交代清楚,除了佛祖以外,也要让更多人晓得梁子熙的名讳!”
“哈哈,这马看起来挺乖,我能骑吗?”梁峰顿时来了精力,兴趣勃勃问道。
正说着,场中就传来一声惊呼,有人从顿时摔了下来。梁峰上前一步:“有人落马了!”
只是短短一番倾谈,姜达就觉浑身再次充满了力量,仓促施礼以后,他大步向前院走去。看着那条笔挺身影,姜太医不由微微点头。能够担当姜家衣钵的,只怕非此子莫属了。此次,也算是因祸得福。
“达儿,前院出甚么事了吗?”姜太医赶快问道。他也清楚医寮现在的繁忙程度,能让姜达亲身赶过来的,必定是大事。
姜达却道:“我倒感觉,这是个可行之法!现在派来医寮的,多是庸手。祁县的张神医,阳邑的钟家父子,另有乐平的顾氏,哪家不是世代名医?如果他们肯派人前来晋阳,一起交换医术,不比这些医工们要堪用太多?!只是想邀他们来,恐怕要下些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