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宅院共有三路,充足这么些人居住,因而长房吴氏这一支便居于东院,吴氏称吴老夫人;二房高氏这一支居于西院,高氏称高老夫人。太夫人则居中路主院,以示两房人对她的恭敬。如此一来,秦家本来那种嫡支、小宗混居、各房各有筹算的局面,也得以改良。
这般深明大义之举,自是为秦家赢来了极高的名誉,吴氏与高氏更是戴德戴德,正式改口唤鲁氏为母,奉为太夫人,世人搬进了秦宗亮生前买下的这幢三路四进大宅,如同聚居的士族一样糊口起来。
而更叫人揪心的是,许是因家里忙着办丧事,疏于看顾,秦世宏膝下嫡子——年仅四岁的秦彦端——不慎自花圃假山摔下,摔断了脊骨,腰部以下没法转动。那老医隐暗淡示,秦彦端就算能活着长大,也永久落空了做父亲的才气。
秦氏一族已经伤了根底,秦世芳的婚事本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在秦家满门妇孺,长房这一脉更是连个顶门立户的男丁亦无,就算是最末等的士族,也不会找如许的女子做正妻,最多纳来为妾。
说来也是天意,秦家本就人丁淡薄,而秦宗亮与鲁氏在那6、七年间却再没生出过一个孩子,就连纳的妾室也皆是无出。那鲁氏倒是个豁达的,办完了秦宗亮的凶过后,她干脆便开了祠堂、请出族谱,在益州众士族耆老的见证下,将吴氏与秦世宏、秦世芳这一支,正式记为秦氏嫡支长房;高氏与秦世章这一支,记作嫡支二房;至于秦宗亮与鲁氏,则以“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名义,记作秦氏宗族第五代族长。
但是,吴老夫人却不肯如许做。
秦素转眸四顾,微微叹了口气。
如此一来,秦家长房(亦即本来的嫡支)这一脉,竟是后继无人。全部秦家独一的男丁,只剩下了原系小宗庶子的秦世章。秦世章当时已然结婚,其妻钟氏乃是汉安小姓士族的嫡女,膝下嫡子秦彦昭方才满月。
她的亲生女儿秦世芳,彼时年已十七岁,却一向寻不到好的夫家。
秦世芳乃是吴老夫人独一的骨肉,她对这个女儿爱逾珍宝,如何舍得让女儿去做妾,更不肯将女儿嫁人入豪门。且秦世宏到底是庶子,与吴老夫人隔了一层肚皮,于她而言,孙辈是秦世宏的孩子还是秦世章的孩子,没一点辨别。为了女儿能有个好姻缘,她没甚么放不下的,因而便将主张打到了秦世章的身上。
吴老夫人便于此时提出,要让族侄秦世章兼祧。
秦家还算荣幸,最后存活下来了三男四女七口人,别离是:嫡支二房秦宗亮与鲁氏伉俪;嫡支四房东母吴氏及其嫡女秦世芳、庶子秦世宏;小宗五房妾室高氏及其亲子秦世章。
回顾前事,秦氏一族的式微,并非秦家不知守成、自毁家业,倒是天意而至。
秦家的本籍不在益州江阳郡,而是在现赵国南部的豫州颍川郡。
七年后,秦宗亮便因劳累过火而英年早逝,死时还不到四十岁。
秦家几近断绝的卷烟,就此重新续上,于秦家而言,这不啻为一次涅槃重生,而这此中,鲁氏居功至伟。
而秦素之父秦世章,倒是个资质聪慧之人,小小年纪便考中了秀才,更兼辞吐通雅渊畅、风采漂亮出众,在县中亦有“神童”隽誉。有很多士族看中他的天禀,皆愿以女配之,虽多为庶女,但对秦家而言已经是家属昌隆、答复宗门的功德了。
那秦宗亮是个极有担负之人,鲁氏更是出自颍川鲁家,见地不凡、脾气刚毅。目睹颍川已非宜居之地,伉俪二人决然带领吴氏与高氏母子迁离故乡,历尽千辛万苦,最后便落脚在了益州江阳郡青州城,胼手胝足、赤手起家,开起了砖窑场,撑起了一份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