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国主连同倭国朝廷的重臣,已经在大唐水兵陆战队的押送下,往长安而来。而捷报先到,天子大宴群臣,开宵禁三日,百姓因而纷繁走上街头,一共享用胜利的高兴。
河间郡王和泾阳候二人死里逃生,归去以后带领大唐海军,以十二艘海军战船横扫倭国,占据大坂,进而又兵不血刃的占有了倭国都城藤原京,倭国国主上书求降,而自始至终,大唐无损一兵一卒的事情,已经跟着朝臣之口,跟着报纸,跟着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传遍了全部大唐域内。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又道:“朕之以是欢畅若斯,并非只是因倭国败北投降而欢畅,更是为大唐军中之窜改而欢畅。想我大唐立国当中,经历大小无数战乱,每逢战事,动辄万、千之人征调,疆场冲杀,纵马奔驰,长兵相击,短兵相接,即便得胜,将士亦伤亡过半。现在,有夏鸿升在军校以多种战法之融会,在军机坊做各种新式之兵器,我大唐将士作战,会垂垂用不着那老一套的东西了。就像这回,灭国啊!竟然却不损一兵一卒,倭人连同我们大唐将士一个照面都没有打,更别提布阵相对,就已经崩溃。现在军中不拘是所施之战法,所用之器物,可谓日新月异。朕记得,夏鸿升的泾阳书院内里,墙上挂有一副非常夺目显眼的大字来,哦,还是虞少监的手笔,写有‘苟日新,又日新,****新’之句,这军中之新,才是教朕之所欢畅,而这‘新’的都大有效处,大有好处,更是令朕喜不自胜!”
“不当,倭国不比突厥,当中有海隔绝,本就来往不便,若由朝廷一应统领,那岂不是工夫全花在来往路上了!”有人支撑,天然有人反对。
这话从诸遂良口中说出来,听着有些怪,因诸遂良向来有些因循保守,相对保守。
说话的人是魏征,此话一出,便立即获得了军中几个大将军的拥戴。
“陛下实乃开通之圣君!”诸遂良听了李世民的话,说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消其极。商汤刻于盘铭之言,若使一日有所信,当日日有所新,新之又新。《康诰》中也说,人当弃旧而图新。《诗经》亦言:周虽旧国,然其天命维新。品德高贵之人无处不寻求完美,正应了陛下之开通!”
大唐措置四周的败北之国,之前大多两种体例。一则,就是败北之国向大唐昂首称臣,岁岁进贡,以人臣之礼事大唐,封天子为君,己为臣,其国主之位,须得大唐敕封。大唐多封其为王,放归俘虏,多加安抚,还叫他管原有之地,或建立皋牢州。此法乃怀柔之法,这类体例,向来被孔颖达、诸遂良及温彦博等人所推许。二则,由大唐将其与原有之国度分州置县,迁民而入,其民混居,虽仍以其报酬官辖御其地,却须依朝廷之政令罢了。此乃占地之法,多为军中将军,及魏征等人所推许。
“倭国对大唐不敬,此番为大唐十二艘战船所灭,正叫世人晓得,我大唐天威无人可犯,也可令四周属国有所警省。”虞世南说道。
“之前,有李靖三千精骑大破定襄,而后,又有苏定方二百人冲杀牙帐,俘虏万人。现下,又有李孝恭和夏鸿升十二艘战船灭倭国而竟不损一兵一卒!说来不怕诸位笑话,朕这几日夜里是欢畅的睡不着啊!”两仪殿中,李世民对本身的亲信大臣们说道。这些人被他调集过来,一同参议下一步如何措置倭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