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结束,李世民再次将裴矩等人召到两仪殿,这里虽是中朝,按规制,外臣普通不能入内,但是李世民可没有那么多讲究,自从即位以来,办公在这里,参议事件也是在这里。
但是现在李世官方接将亚圣搬了出来,并且将本身驳斥的无话可说!
李世民重重的在桌子上拍了一下,大声吼怒道。
“那朕出宫看望灾黎有错吗?”
“贤人之言当无偏差,确为警示之言!”
“既然有了决定,朕这就让人带颉利的使着来见朕吧。”李世民叮咛道。
底下的人全都愣愣的不晓得该如何答复了。但是那位崔逸却朗声道:“陛下,臣是在说陛下失体之事,并未说那些流民不值得微臣存眷!”
“本日朕召你们来,还是为了突厥之事。这是礼部奉上来的奏章,你们看看吧。”
“好,你承认孟子为亚圣便可,那你说他的话说的对吗?”李世民死死地盯着崔逸道。
“陛下,依臣之见,颉利此时调派使着前来,不过就两个目标,一是摸索我大唐的真假,二是给陛下最后下通碟来了。”裴矩浅笑的道。
“嗯,朕也是如此想的,看来朕之前猜测的没错,颉利并无攻打长安的设法,或者说并未果断攻打长安的心机。”李世民点头道。
“够了!”
李世民将一份奏章递给身边的内侍,让他给各大臣传阅。
“如此会不会显得过分于脆弱?突厥已经打到我帝都城下,若我们还是但愿与其战役相处,百姓会如何对待我们?”李靖道。
“克明说的有理,微臣觉得陛下需软硬兼施,既要让颉利晓得我大唐并不害怕与他突厥一战,也要让他晓得我们还是但愿与突厥战役共处的!”房玄龄道。
“出自亚圣孟子之言……”
君臣几人便一边参议着一些事情,一边等候着颉利的使着到来。
“如何?没话说了?所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纵观古今,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因为为君者只知权力、职位,却健忘了本身的任务,而终究成为亡国之君?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全百姓为本,你奉告朕,是民首要,还是礼节首要?”
这段时候与李世民相处下来,众臣也渐渐窜改了本身的态度,在参议事情的时候,不像之前那么严厉,而是显得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