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徐尚庸往长进一步,成了百户,上面就会增设两个总旗官;成了千户,上面的百户就会实设,至于借口嘛,杨尚荆看着这份文书,就弄了个明白――现在备倭衙门兵丁不敷,虚设千户,只会徒耗粮饷,有冗官之嫌,不若以一总旗暂领,待巡防司人手齐备,天然能够增设百户、千户等官职。
抛开文官体系,武将体系也是增设了一个本地巡防司,最高的官衔儿是个千户,正五品,看着是和杨尚荆平起平坐,实际上为了表现中心对杨尚荆的支撑,底子就没设,乃至就连这个千户上面的百户都没有,武将体系里扛把子的是魏国公家的徐尚庸,一个正七品的总旗――看到这里就已经很明白了,这个千户的位置,就是给徐尚庸筹办的,谁敢龇牙,魏国公就不介怀把他的满口白牙全都打碎,然后逼着他吞到肚子内里。
这一点尤其首要,第一是肯定了这个衙门的性子,只是一个临时增设的备倭衙门,职员的档案、附属干系之类的玩意还在原部分,等东南本地的倭寇剿除完了,这个衙门就是拆伙的了局,到时候衙门里的官员一拍两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也是让杨尚荆最对劲的一点――这证了然,韩安材和陈景明这两个主事不是受了甚么架空,被派下来和水鱼汤的怂逼,而是实打实下来镀金的高品级人才。
因为这是有但愿搞大事儿了。
备倭衙门全称“总领宁波、台州、温州三府备倭事件衙门”,一把手是他杨戬杨尚荆,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郎中,上面两个主事,用的也不是衙门里的官衔,直接用的还是南京六部的官衔儿,兵部主事陈景明、吏部主事韩安材。
底下管着职员练习的徐景明就笑:“郎中治军有方,乃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不过月余,这新编入巡防司的两百人却已是练习的精熟,以下官的眼力来看,便是南直隶的精兵,也不过如此了,下官这便给南京写信,早日调些甲胄、军火。”
第二一四章
再往下,就是仓大使之类的流外官儿了,这些人都是靠着门子出去的南京六部胥吏之流,掌管着三府卫所除了中心调拨下来的军需以外,分外的那一批军需,算不上位高权重,却也是表现了这个衙门的分歧,或者说,中心对于倭寇的正视。
“到现在,这备倭衙门麾下的兵丁,除却徐总旗带来的三十六人以外,余者甲胄尚未齐备,戬还需上书,让南京户部尽快调拨啊。”杨尚荆用手敲着桌子,一脸的感慨,“若非前次力战倭寇,让这东南的倭寇晓得这黄岩县并非甚么好捏的软柿子,怎能得这一季的承平?只是下次倭寇再犯,定然要大肆来袭,若无甲胄,我备倭衙门的巡防司,如何给这本地各个卫所做个榜样?”
再往下,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三司齐备,完整照搬的都司架构,经历司的经历是南京户部出来的,叫李岷山,都事是从南京礼部出来的,叫王潇,侧面证了然南京六部方面对这个衙门的支撑;断事司的断事就是刘启道,诚意伯家的孩子,算是勋贵的代表之一了,因为暮年在江南贡院装过逼,现在构造干系挂靠在南京刑手上面;司狱司的司狱叫郭元明,是三司内里独一一个没有升级的,直接从浙江都司调过来的,侧面证了然浙江都司对这个衙门的支撑。
想想也是,特么的现在浙江本地备倭,压力最大的就是宁波、台州、温州三府,把它们刨出去,黑锅甚么的让杨尚荆背,有好处他们还能分润两口,备倭都司的李信做梦都能笑醒,还能不给点儿实锤停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