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科学,很公道。
第四四一章
和五百多年以后一张好的A4纸也不过几毛钱的辰光可不一样,这年代白纸的产量低的让人发指,写八股文章又不是沙地上作画,画完蹭一蹭还能接着画。
“好。”商辂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抻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番身子,这才往茶铺内里走,固然是坐车,但是这年代的官道也不甚平整,坐久了也是腰酸腿疼。
他的学问,或者说做卷子的才气,那是好的没话说的,以是就算他连三甲都没有上去,但是却没人敢小觑了他,反而对他没有中三甲感到妒忌——大明科举,中了三甲的,就不准再考了,一辈子也就只能盯着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在大明朝科举鄙夷链的最低端苦苦挣扎。
“公子,这中午日头暴虐,不若去安息一番如何?小人晓得火线有个茶铺,固然没甚么好茶,却也能避避暑气。”赶车的车把式翻开车帘,很谨慎地问了一句。
归正……不差钱。
商辂想着呢,车把式已经停好了车,帮着翻开了车帘:“公子,茶铺到了。”
“我还跟你们说啊,前日里在那边的委羽山上,不是有位翰林得了文曲星君点化,抛了世俗繁华,削发修道了么?人家但是承诺了杨县尊,要去那书塾内里帮着给孩子上课,你想想,人家那是甚么学问?翰林!”
“嘶……好大的手笔。”
那贩子哈哈一笑,咕咚咕咚先灌了半碗高碎,一抹嘴,这才笑道:“人家要在那边开书塾,但凡是黄岩县的后辈,十岁以下的冲弱、筹算考功名的士子,都能去书塾内里听课,束脩都不消交纳,家中贫苦的,连文房四宝都给配齐了,说这叫甚么……有教无类。”
江南水乡多有湿气,这氛围当中水气满盈,便如同蒸笼普通,和北京的气候截然分歧,饶是商辂自幼长在淳安,可在北京国子监进学日久,一时候却也没体例适应,便是坐在车中,这会儿也已经是满头的大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