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叫翰林编修,文曲星一样的人物,出口成章不在话下!”
“去户房吧,把积年的帐本拿来我看看,有没有甚么亏空。”杨尚荆捂着脑袋,对身边服侍着的仆人说道。
“嚯,那不是比村头的李秀才还短长?”
杨尚荆叹了口气,直接把手里的文牍扔在了桌子上:“还是等着家里的师爷罢,现在恰是农忙的时候,县丞、主簿都都下地去课劝农桑了,我这个刚到的县令总不至于把他们抓返来吧?”
“少爷,再等几日,故乡的师爷就到了。”忠叔看着一身短打、满头大汗的杨尚荆,一边儿给他扇着风,一边儿安抚,“家里来的师爷都是熟行了,措置这些不在话下的,少爷也用不着焦急,有些文书不如找黄县丞、张主簿来一起参阅便是了。”
然后没过量久,方才出去的仆人返来了,前面跟着户房的小吏,两人抱着陈年的老账册站在杨尚荆的面前,那小吏一脸呆萌地问道:“县尊,这些东西放在那里?”
但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明天终究有人把这招用到他的身上了。196.
最首要的是,旅店办理这门学科吧,内里有一门叫做旅游管帐的奇异课程,讲的不是特别深,但是管帐的实际根本、复式记账法之类的先进姿式还是有的,只要把表格一画,数字一列,就凭着这个年代的数学程度和管帐们平账的本领,杨尚荆哪怕大学的时候高数挂过科,也能用一只手吊打他们。
“诶,我说老刘家的,你晓得么,新来的县令是个年青人。”
农业社会以农为本,浙江又是重赋税的地区,这就触及到了明初朱元璋和张士诚的那点儿破事儿了,而大明律又对过期不纳粮的重判,以是他这个县太爷方才到任能够在县衙熟谙事情,但是县丞、主簿两小我,全都下去课劝农桑了,也不晓得这是在给他杨尚荆上眼药,还是大师都这么干的。
第五十五章
“呦,真短长!”
“你看看你就没听细心,人家是二甲三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当今圣上钦点的,这赐同进士出身可了不得,全部大明朝每次科举啊,满打满算都不到一百个。”
毕竟杨尚荆还是太年青了,一旦没分辩明白,城里的这些富户想着照葫芦画瓢,像对待前任知县那样给杨尚荆来个上马威甚么的,这黄岩县估摸着就要洗濯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