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为甚么掌军?
“但是这于廷益回了京,当庭是据理力图,他当年但是把汉庶人说的跪地叩首的主儿,又岂是甚么易于之辈?不以尚荆兄平叛、剿倭之功上奏,独以尚荆兄那份新式练兵法的折子上奏,当场把投了内廷的那帮言官说的哑口无言,有两个还被扣上了‘人奸’的骂名,几乎就遭了贬黜。”徐尚庸砸了咂嘴,脸上满是感慨。
因为诸子百家内里的“兵家”,各种姿式都是独门秘传的,兵法、兵法是不等闲与人的,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的时候,十来岁小孩儿都晓得的事情,这个年代有能够就是不传之秘。
尼玛正六品、不常设……这是他娘的乱来鬼呢吧?
杨尚荆点了点头,这才是于谦该说的话嘛,有理有据,让人佩服。
就听徐尚庸话锋一转,嘿嘿一笑:“只是这王振也不知怎地,俄然脑筋就灵光了,直接奏请陛下将正五品的郎中给封了下来,‘功赏过罚,乃是事理,至于年幼一事,却断不能成了奖惩不明的借口,古有甘罗十二拜相,那杨戬端的有才,便官拜郎中又有何妨?还是平增了一段嘉话。’”
“若非于侍郎,只怕尚荆兄这官帽子就是悬而未决的了局。”徐尚庸摇点头,“要晓得,最后上书的时候,于侍郎尚未还京,内廷、外朝关于尚荆兄的任命,也是吵得不成开交的。”
“我讨厌聪明的东西。”杨尚荆冷静地想着,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杨尚荆吸了一口寒气,尼玛大明朝这个年代入武职,可不是前期“文贵武贱”的局面,连跳三级不说,还给加个大权在握的实职上去,这时候转到武将体系,嗯,倒也是连升三级,可最多升个正五品的千户,可尼玛……千户有个卵用?只要统兵权没有调兵权,随便给使点绊子,那就是个GG的了局。
不过和儒家分歧,因为这些练兵的法门太轻易滋长反贼们的气势,以是朝廷实际上和实际上都是支撑把持的,不过加上点儿条条目款限定一下也是必不成少的,而儒家形成的知识把持,则因为倒霉于朝廷开科取士,以是才被历朝历代的天子打压――你如果开个公司,从总经理到部分主管,不是姓孔就是姓崔,或者姓卢或者姓王,交来回回就那么几家,你这个董事长能坐稳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