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昔日唐太祖姓李名渊,承隋天下,定都陕西长安,法律一新。仗着次子世民,扫清七十二处烽火,收伏一十八处蛮洞,改号武德,建文学馆以延一十八学士,造凌烟阁以绘二十三功臣,相魏徵、杜如晦、房玄龄等辈以治天下。贞观、治平、开元,这几个年号,都是治世。只因玄宗末年,宠任奸臣李林甫、卢杞、杨国忠等,以召安禄山之乱。厥后固然安定,外有藩镇*,内有寺人弄权,君子退,小人进,终唐之世不得承平。
这段话文,叫做“三生相会”。现在再说个两世相逢的故事,乃是《明悟禅师赶五戒》,又说是《佛印长老度东坡》。
偈毕,跏趺而化。本寺僧众具衣龛,送入后山岩中,请本寺月峰长老下火。僧众诵经已毕,月峰坐在轿上,手执火把,打个问讯,念云:三教向来本一宗,吾师全具得通达。
未几时,行者请到五戒禅师。两个长老坐下,明悟道:“师兄,我本日见莲花盛开,对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请师兄吟诗清话。”五戒道:“多蒙清爱。”行者捧茶至,茶罢,明悟禅师道:“行者,取文房四宝来。”行者取至面前,五戒道:“将何物为题?”明悟道:“便将莲花为题。”五戒捻起笔来,便写四句诗道:一枝菡萏瓣初张,相伴葵榴花正芳。
却申明悟禅师当夜在禅椅上入定返来,慧眼已知五戒禅师差了动机,犯了色戒,淫了红莲,把多年清行付之东流。
第一戒者,不杀生命;第二戒者,不盗窃财物;第三戒者,不听淫声美色;第四戒者,不喝酒茹荤;第五戒者,不妄言造语。
目前别却故交去,今后相逢下竺峰。
此谓之“五戒”。
首僧留源在寺闲住数日,至第三日,源乃至寺前访于住民。去寺不半里,有一人家姓张,已于三日宿世一子。今正三朝,在家浴儿。源乃哀告一见,其人不准。源告以委曲,贿以金帛,乃令源至中堂。妇人抱子正浴,小儿见源公然一笑,源大喜而返。是晚,小儿果卒。源乃别长老回家不题。
当时清一吃紧出门去,抱了女儿到方丈中答复长老。长老看道:“清一,你将那纸条儿我看。”清一递与长老。长老看时,却写道:“本年六月十五日中午生,奶名红莲。”长老分付清一:“好生抱去房里,养到五七岁,把与人家去,也是功德。”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后一带三间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内烘他,取些粥喂了。似这天往月来,藏在空房中,无人知觉,一贯长老也忘了。不觉红莲已经十岁,清一见他生得清秀,诸事见便,藏匿在房里,出门锁了,入门关了,且是谨慎。
日往月来,星移斗换,不觉又十载不足。时唐十六帝僖宗乾符三年,黄巢反叛,天下骚动,万姓流浪。君王幸蜀,民舍宫室悉遭兵火,一无所存。亏着晋王李克用发兵灭巢,僖宗龙归旧都,天下稍定,门路始通。源因货殖,来至江浙路杭州处所。时当腐败,恰是良辰美景,西湖北山游人如蚁。源思十二年前圆泽所言“下天竺相会”,乃信步随众而行,见两山夹川,清流敬爱,赏心不倦。不觉行入下竺寺西廊,看葛洪炼丹井。转入寺后,见一大石临溪,泉流其畔。源心大喜,少坐片时。忽闻隔川歌声,源见一牧童,年约十二三岁,身骑牛背,隔水高歌。源心异之,侧耳听其歌云:三生石上旧精魂,弄月吟风不要论。
王元瀚又有诗云:
但行划一事,不消问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