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敬王因经常抱病,不好再招妾室奉养,反倒与一向和顺小意而底子没甚么主意和脑筋的江氏逐步靠近,并一向觉得江氏是想搀扶季子谢秋然,且是以对宗子谢远一向不满。
谢远愣了一会,才回过神来,恰好对上六相不太附和的目光。
六相亦有良策,如此一一说来,如何应对天灾,世人总算心中有底,这才好受一些。
听得诸臣劝了又劝,谢远还是点头道:“朕意已决。”
孟相有些忍不住,不免道:“贤人之功,初在建功立业,领兵兵戈,然,现在贤人帝位已然安稳,功劳除却军功,更要和百姓百姓的生存有关才是。”
还是死在大火当中!
长安诸臣闻得此事,俱都哗然。
谢秋然却不等他们多问,就慢悠悠的又来了一句:“不过,不是让给尔等庶出子,而是让给小王阿兄――元熙帝。”
敬王出事那一晚,江氏便是与敬王同榻而眠,只是那一晚晚膳时,江氏可贵招了谢远留在北地的管事,让其在敬王酒中下些令人昏睡直明天中午的药,并在当晚子时火烧书房,还叮咛必然要将敬王书房中每一处书架都浇上火油,要让书房一顷刻就要烧起来。
这四个字,如果换了前头的天子谢容英来讲,诸臣只当那就是个不雅之物,放完就算了。
谢远接到动静后,一面恨秋然胡涂,如此不顾本身性命做这件事,一面又深知秋然之心,感喟之余,立即就令人向北地边疆增兵十万,便可解缆。
自来使快马加鞭将敬王之死和世子上表之事传来以后,谢远很快就接到了奉养江氏身边的细作来信,向他说清了那日之事。
但是在书房吃紧忙忙灭火时,敬王寝室亦俄然起火。
至于内间……大火已然将敬王满身都烧了个洁净,底子没法去救。
而新皇想要削藩……还需再积累个一二十年的力量才行。
“贤人觉得如何?”
世人辩论之余,喝茶润喉时,才不由砖头看向谢秋然。
那细作本早就投奔了谢远,又听江氏的要求不如何过分,是以便都照做。
世人一喜。
哪成想,当晚子时,书房大火,敬王府中人天然晓得敬王对书房的看重,无不踏月而起,奔向书房。
那几名亲信见状,犹有踌躇,谢秋然却立呆板着脸道:“尔等放心,小王定能护住本身与阿娘,只是这信,却要立即送给阿兄,越快越好!”
“北地虽说也有几名良将,但是,敬王驾鹤而去,北地定然大乱,又有敬王世子本日之举,北地只要更乱,到时,即使北地与朝廷终有一战,亦无需贤人亲身前去,杀鸡焉用牛刀哉?”
谢相倒是明白谢远是在担忧身在北地的江氏与谢秋然,心中感慨谢远之心,便出言解释了一番,并连续列出数名能够与北地一战之将才。
“恰是如此,且贤人龙体为重,天下千万名百姓是否安康,皆系于贤人之身,贤人万不成乱来。”
谢远与六相心下明白,不但敬王世子的藩地要留下一部分,殷王藩地、安阳王藩地,将来都是要留下的。
现在天下尚且不平稳,削藩一事,必然要今后延长。
待谈完战事,孤鸿子提及他观天象的成果,其他五相面色微变。
世人哀思之余,谢瑾然几兄弟,他们本身另有身后之人,都想要顺势直接杀了谢秋然和江氏――毕竟,谢秋然身有世子之位,谢秋然不死,谢瑾然畴前再受敬王爱好,亦是没用。
闻得此言,那几人才终究咬牙,留得几人持续在府中暗自保护这对母子,一人则悄无声气的分开敬王府,连夜将这份信给快马加鞭的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