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 > 第71章 樵史演义(8)
阴霾风日何飘萧,似应民气动地号。
素衣恐怕染京尘,乞得江湖老此身。
夜月几次劳北望,突入夜气压青磷。
校尉到姑苏,乃是丙寅三月十五日。投批抚院。吴县知县陈文瑞,平素恭敬周顺昌,道是天下第一君子君子。没何如,只得捧檄至其家。举家号哭,周吏部色彩不改。其妻舅秀才吴尔璋从旁劝道:“昔孟博嘱子数言,千古酸鼻。公独沉默不语。诸郎君环地牵衣,何忍竟别!”周吏部笑道:“无事乱人度量。”回顾桌上有白匾一扇,周吏部道:“这是龙树庵托我写的。我今长往,若不践诺,也是一件不了事。”取笔写“小云栖”三字,后写“周顺昌题”。投笔而起,整衣出门。门外百姓号冤拥送,已有二三百人。周吏部到了都堂军门前,都堂是浙江人毛一鹭,虽不是魏珰的义子义孙,却也是他一党的人。那些号冤拥送的人垂垂多了,毛都堂叫中军官去看。中军官出来禀道:“约有二三千人了,手里执香,哭叫的有一大半。”毛都堂慌了,叮咛把周吏部安设空衙门,一日里移了四五处。阖城士民越越摇惑了,相互传说道:“此中必有原因。莫非是假传圣旨么?”秀才们也聚很多了,内里有个秀才叫做王节,他便大声道,“莫管是假传不是假传。只是李实是织造的内官,如何一本参了很多大臣名宦?天下乱了,如何我辈还作秀才,可不屈辱了孔夫子。”刘羽仪、王景皋又喧言相和:“本日晚了,明早大师出来与抚台、道、府去讲。”这晚垂垂散了。当夜一传十,十传百。到了十六日,这夙起挑担的不挑了,开店的不开了,民气惶惑。一半是垂怜周吏部的,不忍他去;一半是怕激变了,如万历三十六年打税官故事,弄出事来。城中反乱的十百成群,填街塞巷。也有讲的,也有哭的,也有怒骂的,也有呼天叫地的,也有问卜求神问凶吉的。另有那白发老儿,三三两两说了哭,哭了说的。或道:“朝廷何故偏杀好人?”或道,“那关得朝廷事。这是魏寺人那奸贼,要杀尽了天下的好人,夺天子做。”或道:“我们何惜一死,不替好人救护!”或道:“我们推几个会说话的做了头,连名俱呈,保周吏部去。”或道:“不如齐了几百人,往北京叫委曲,方才有效。”人多口杂,喧吵嚷嚷。五更都来了,一更才归去。一日多一日。到十八日开读,足足有几十万人了。那日在胥门内西察院开读,自吴县前至西察院前,人隐士海,都是执香号哭的。县官马不得前,挨挨挤挤,自辰至午还不获得。只见阴风回布,暗澹无光。飞霜坠雪,不过如此。有诗为证:
李应升在家,初然不知拿他。后闻无锡人传来讲,校尉还要到江阴,贰内心有些惶恐。及至姑苏有变,他便哭拜了母亲,要辞他,出门迎那校尉去。哪知校尉已投了驾帖竟北去了。李应升道:“天嗄,还亏祖宗有幸,免了校尉一番惊扰。”忙忙清算到府,先到驿里安设。见驿亭有方寿州题诗,凄然泪下。也题一首道:
到了次日,请了常日相好的太医杨嘉祚、傅懋光诊脉。丁宁了他,只说病人腠理,急难痊可,须当早归,方可保无他虞。范郎中连续具了四呈,大堂才上了一本。两魏大怒,要加削夺。亏了阁老朱延禧再三安慰,才得放归调度。便衣暖轿出城,轿里做了《返来》诗一首。诗道:
且说锦衣卫遣官旗张应龙、文之炳等六十余人,分头拿攀附龙、周宗建等七员官。校尉都在镇江分路。先是拿攀附龙的到常州府开读,府、县顿时报知攀附龙。攀龙系无锡县人,自思身为风纪大臣,义难受辱,有伤国体,焚香告天、告君、告祖宗,一面安设了校尉,竟自投河身故。留下亲笔遗表,表上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