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趁机结束了与江老头的说话,主如果江老头越聊话越多,直把赵文当作了忘年交,滚滚不断的陈述,让赵文盗汗直流。
……
站在梅庄门前,赵文伸手敲了拍门。
赵文跟在几人身后出了城,来到一个小山谷,此时天气已晚,皓月当空。赵文不动声色的躲在一棵大树前面,细细察看起来。
“支呀!”门翻开了,一个仆人模样的中年人探出身子问道:你找谁?”
赵文冷静的分开了,就跟他来时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咳咳,扯远了。
小老头笑呵呵的说道:“不敢担公子尊称,小老儿免贵姓江。”
赵文暴露人畜有害的笑容,道:“传闻任我行在这,我想来向他讨样东西。”
接下来就是这对好“基/友”的临终感言了,话语中狷介孤傲之情尽显,有着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落寞感,当然对嵩山派的谩骂也是必不成少的。想来也是,他俩只是想好好的退隐山林,过着“豪情”的糊口,碍着你左冷禅(嵩山派掌门)甚么事,真是狗拿耗子。
“江熟行艺一流,怪不得买卖如此好。”晓得人家买卖好,正忙的要死,你还烦人家。
只见三道人影呈现在赵文面前,两个高个子是两个男人,矮的是一个十2、三岁的女童。恰是刘正风和曲洋、曲非烟。刘正风和曲洋坐在岩石上,一个操琴,一个吹箫,曲非烟站在操琴者身后,想来操琴的曲直洋了。
“客人临门,仆人家不该该出来号召一下吗?”站在院中,赵文大声道。
早在他俩还没吹奏的时候,赵文就叮咛赵福筹办灌音了,本来这儿有条瀑布,赵文还把稳瀑布的轰轰声会影响灌音结果呢,幸亏刘、曲二人内力够强,琴箫合奏之声盖过了瀑布声,不过此二人先前已受重伤,现在又利用尽力吹奏,已是强弩之末,油尽灯枯了。
不过江老头不但是本性悲观,还是看出赵文是个江湖人,不敢惹怒他,归正老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有问必答,“看您说的,小老儿现在也就只剩下这家传的技术度日了,一年到头勉强能挣个十几两银子,只供着俩孙子,倒是吃穿不消愁。”说完还暴露满足的浅笑,尽显幸运。
很快阿谁官员就带人走了,没过量久刘府内就传出喧闹的声音,估计是打了起来。俄然几道人影从刘府掠出,向城外奔去,同时赵文的身影也从小摊上消逝,只留下一块碎银在桌上闲逛,当然另有一个目瞪口呆的江老头。
……
此时他站在原汁原味的西湖旁,深吸一口气,展开双臂,面朝湖面,“啊!……”
那人听到这话,神采一变,“你找错处所了!”就要关门。
“啊,啊,啊,…”乌鸦兄友情客串。
第二天一早,赵文就分开了衡阳府,直奔杭州西湖而去,一起上恰好研习谙练“万里独行步”。二十来天的日夜兼程,赵文到了西湖边上。
琴声铮铮响起,战役中正,琴韵文雅脱俗;清幽通俗的洞箫声不时异化其间,不但没有粉碎此中的神韵,反而更添一分活泼。琴箫和鸣,似在相互倾诉。琴声垂垂昂扬,箫声却渐渐降落;琴声铿锵,箫声温婉;两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相辅调和;琴箫之声变幻莫测,但不改顿挫顿挫,甚是动听。垂垂琴声降落,箫声昂扬,主次互换,箫声中的苦楚酸楚令人不由潸然泪下。俄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音立止,箫声也随之而停了下来。
西湖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骚人的必游地,歌颂它的诗句一抓一大把,甚么“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柳暗花明春恰好,重湖雾散分林沙”……赵文在实际中向来没去过西湖,只能从那些诗句中感受一下。